植树节:少林寺僧众广植福树,赓续善缘

【本网讯】为响应国家“履行植树义务、共建美丽中国”的号召,2025年3月12日上午,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带领寺院僧众,在少林寺甘露台周围广植福树,为营造生态寺院、和谐寺院、美丽寺院而躬耕劳作。本次种植的树种,有白皮松、红豆杉等。



据国家林草局消息,2025年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44周年,2025年3月12日是第47个中国植树节。今年全民义务植树宣传主题是:履行植树义务、共建美丽中国。

佛教与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佛陀降生于无忧树下、得道于菩提树下、涅槃于娑罗树下,佛教经典首次结集于七叶树下……佛教寺院的建设、僧人的修行,同样也和树有着密切的关系。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寺院多建于溪泉林茂的幽静之处,以此“澄怀观道”“参禅悟道”。唐代之后的禅宗寺院,更为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正所谓:“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满目青山,触目菩提,禅师们常常在青山白云、流水清泉之中,领悟佛法的真谛,印证禅心。



作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更是重视佛教植树造林、造福百姓的传统。在释永信方丈的带领下,少林僧众长期坚持植树护林。2021年初,少林寺号召善信“种一片绿水青山,收无量功德福田”,共建少林功德林。近年来,荒芜的少林寺后山上,一排排树木绿意盎然、青翠悦目,不仅为善信培植福报,更为少林僧众的日常劳作与修行提供了重要场所。



植树期间,永信方丈慈悲开示:植树造林,是佛教寺院传承的优良传统。植树的意义在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造福子孙后代,“我们不仅要爱护环境、保护生态,更要守护好身口意,精进修行,弘法利生。”

植树造林,不仅现世蒙受荫凉,亦能清凉后世之人;不但可以广种福田,亦能赓续善缘,培植无量功德,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文:邹相  图:董文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