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做人,智慧做事,美人之美——我的师父释永信大和尚(释延超)
慈悲做人,智慧做事,美人之美
——我的师父释永信大和尚
◎释延超
杖履经过处,相论山称贤。
曾是红河谷,今人耘作田。
林静风无迹,枝牢鹊安眠。
泻落千尺水,随流白云边。
这是我数年前写的一首名为《执杖观山水》的山居诗,表达了我对出家生活的坚守与执着。诗中传递着我在青龙山慈云寺里二十余载的积极进取和永不言弃的那份初心,通过建寺修志、弘法度僧的担当和自己慈悲做人、智慧做事、济人利物、警策大众的僧格修养,映照着“踵前贤之愿心,承后者之践行”的意蕴。毕生之愿行,化作甘霖澍雨,汇聚正能量,激发内心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时代能够承担起应有的使命和责任。这要感恩我的师父——释永信大和尚,因为他的关心与成就,使得我在出家修行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也让我在目前住持的巩义青龙山慈云寺里精进修行、弘法利生。
释延超法师书法创作
我出生于陕西省宝鸡市古郿坞太白山脚下的一个山村里,历史上曾是光武帝刘秀屯兵养马之处。我的父母是普通的农民,都是虔诚的佛教徒。父亲小的时候跟随爷爷学了很多为人处世、自然生活及以农耕等方面的知识,他是远近闻名的“智多星”,村里大事小事,人们都来家里向他讨教。
距我老家三十余里,有一座铁佛寺。小时候,父母经常都去拜佛,我也跟着一起敬香、跪拜。母亲在家里专门供奉着“西方三圣”圣像,那其实只是一张五寸的黑白照片。有一天,我趁母亲不在家,偷偷地溜进供奉着“西方三圣”照片的屋里,趴在那看着那张庄严的照片:一佛二菩萨,面相端庄。中间的佛像,一手持莲花,一手垂下,无限的慈悲心散发着亲切的圣意。我心里顿时生起了无尽的欢喜。自此,我终日在田边地头、树林小溪、山径峰岭处找寻“西方三圣”的影子,以至于在下课回家的路上走过那片树林时,都期待着能与他们相遇。尽管寻而不得,但我已经深深地向往他们的生活了。
在家里的时候,我的几个哥哥都会拳术,平时也跟着练习。1983年,我初中毕业后,看到了宽银幕电影《少林寺》,对少林功夫也产生了系统学习的强烈愿望。
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出家的僧人,与我的父母结下善缘,遂在暑假的时候带我去了终南山一个叫作西观音寺的地方,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学习一些简单的佛学知识。伴随着晨钟暮鼓,对我的佛学根基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84年,那位僧人自外地去铁佛寺,多次经过我家。在秋季之时,我征得父母同意,便随他去了嵩山少林寺。1984年的农历八月十三,我跟着那位僧人到了心中的圣地——中国嵩山少林寺,当时难掩激动的心情,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份机缘。很快,在那位师父的引荐下,我就见到了释永信师父——这位让我在日后的僧涯生活中,有所依怙的出家人。师父见到我时,竟然没有一点陌生感,关切地询问我在少林寺这一段时间的生活与学习情况。得知我正在学习佛教基础知识和早晚课诵时,师父说:“学习佛教的功课,要从最难处入手。你可以从早课的《楞严咒》开始,等你掌握熟练到会背诵的时候,一定会对其他的功课有所帮助。”就这样,我天天学、夜夜背,没过几天就已经可以熟练背诵《楞严咒》了。接着,我又学习了《蒙山施食》仪轨,还有《礼佛大忏悔文》、赞佛偈、各种佛菩萨祝圣仪轨等所有的唱诵和法器。
师徒在一起的时光
直到有一天,师父询问我这段时间的学习后说:“你到少林寺修学、习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听不少师父说你在佛学、武学上很用功,一直精进不怠,一看就是可造的僧才。”我恳请师父剃度,得法名“延超”,寓意为延续夙缘、超凡脱俗、超然物外!师父平日里对我的教导和今日的成全,使我感激之至,我对师父说:“谢谢师父成全,我一定会好好依法修行!”师父还嘱咐我“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定要好好发心,以后为佛教的弘传和光大少林门庭多做贡献。就这样,我成了师父的弟子,“延超”这个法名也伴我至今,一晃40年了。
当时,师父在少林寺担任典座,相当于“司务长”,负责寺院所有僧人的饮食生活。师父自己也经常为大众做饭,蒸出来的馒头特别好吃。考虑到僧人们不仅要出坡劳动,还要习武、诵经礼佛等,师父常常对大家说:“寺院的素斋很清淡,你们都多吃点,才有力量做事情。”少林寺有自己的麦田,每次我们去收麦时,师父都会提醒我们,一定要惜福惜缘,不要漏掉麦穗、麦粒,争取都能颗粒归仓。
释延超法师习武图
1985年正月,天气依然严寒,有一天,我正在少林寺东寮房的柏树旁练功,练的是少林老架通背拳。师父出来时看到了,就现场指导我如何将通背拳的要领熟练掌握,还传授我通背拳的口诀——“金沙飞拳,大虎靠山。顶心镖拳,二郎担山。双贯铁锁,闪门炮拳。金童献图,千斤砸拳……”直至“五花起脚、回头望月”为收势。师父一边给我示范,一边将口诀流畅地传授给我。听到师父演练金刚顶肘时,爆发出来的力道“嗡嗡”作响,让初学少林功法的我羡慕不已。后来,在师父的指导下,我相继学习了少林小洪拳、大洪拳、朝阳拳、梅花拳、心意拳、铁砂掌、少林阴手棍、达摩杖、十三枪等。
师父一直注重僧才培养,始终坚持以戒为师,努力为佛教培养各类僧才。1985年7月,师父推荐我去山西五台山大塔院寺受戒,当时的得戒和尚是寂度法师。圆具比丘戒之后,按照少林寺的宗风,我回少林寺谢师恩。师父慈悲开示道:“你已经受具足戒,就是一位真正的出家人了,应该到四处好好参学,到时好回少林寺服务常住,做更多利乐有情的事。”于是,按照师父的建议,我开始外出参学,先后前往西安兴教寺、香积寺参拜常明、常慧法师。之后,又前往大兴善寺参拜界明法师,还去卧龙寺、终南山等名山古刹参学,又去成都宝光寺参拜净天老法师,去文殊院参拜宽霖方丈,还在昭觉寺亲近清定上师,得到他的慈悲教导。此后,我继续到云南圆通山、华亭寺、筇竹寺、鸡足山等地参学。直到1987年冬天,我又到了北京西山八大处灵光寺、广济寺参学,先后得以亲近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正果法师等,受益匪浅。
1988年9月,师父推荐我到中国佛学院苏州灵岩山分院学习,我是该学院的第五期学员。在学院专科班学习期间,我按照师父“广学博闻”的叮嘱,深入地学习了灵岩山净土宗的唱念、佛事仪轨、各种礼仪等,让禅净双修法门应用于日常的修行生活之中。在此前的1988年8月,师父发心组建少林寺武僧团,以更好地推广与弘扬少林寺禅武文化,让健康的少林生活方式服务于更多有情众生。在武僧团成立的当天,师父对我们首批成员们开示道:“少林拳的特点是直而不直、曲而不曲,拳打一条线,拳打卧牛之地;握拳如卷饼,出拳如瓦轮,短小精悍。少林拳的修习,需要深厚的功底;少林功夫是大拳种、小架子,需多站桩,好好练习下盘功夫;手是两扇门,全靠腿打人。”师父的此番开示和平日的教导,加之武僧团的成立,让我们对少林拳、少林功夫有了系统且全面的认识,也能见识师父在发扬少林功夫方面所付出的精力和自身修为。当时,我作为第一批武僧团成员,见证了在师父的带领下,少林武僧团的成立和少林功夫的弘扬!
武僧团还未正式成立之前,在师父的带领下,就让我们参与少林拳法的研习规范,诸如,拳法的起势、口诀、守势、攻势和收势。对于一些含糊的动作环节都一 一作了细致的规范,力争保持少林拳法的古老传统。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也见证了少林寺武僧团的发展,为师父的发心行愿赞叹不已!
1990年7月,我从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毕业之后,回到少林寺,并在嵩山少林寺武术学校任教。一段时间之后,回少林寺常住。师父的教导一直伴随着我,建议我要是能继续上学的话,就坚持去学习,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1993年9月至1996年6月,我又到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学习深造。1996年7月,我毕业回少林寺后,师父推选我担任少林寺维那职务。维那,原为寺院三纲之一,宋元以后,寺院所设维那,主管僧众威仪、进退纲纪,实际上是负责寺院的监察职责。随着少林寺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少林寺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艰巨,鉴于此,师父又发心于1994年2月创办少林慈善福利基金会,扶危济困,救助孤苦。多年来,少林寺僧众在师父的带领下,在赈灾救灾、扶危济困、救死扶伤、助学助教、放生护生、印经结缘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开展“少林慈善行”、创办“少林慈幼院”等,造福一方百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期间,我还受师父的委派,到少林慈善福利基金会举行的共修活动、培训班上授课,弘扬少林禅武医艺文化。
师父对少林寺的佛事、各种寺规尤为重视,而外界对少林寺的僧人一直有误解,特别是受《少林寺》电影的影响,认为在少林寺可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完全是以讹传讹、子虚乌有的事。师父安排我规范一些普佛仪轨,以及焰口、蒙山施食、祝圣、礼祖、扫塔、剃度、皈依等仪程,经师父在这些活动中多次应用之后确定下来,逐渐形成少林寺特有的、完整的佛事仪轨,得到教内的广泛认可。
师父一边为少林寺的建设与发展呕心沥血,一边为佛教的未来与出家人的权益奔走呼吁。鉴于师父在宗教界做出的积极贡献,自1998年3月开始,他连续当选为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宗教界人大代表,师父积极为宗教界奔走呼吁,多次通过提交人大议案来维护宗教界的权益。师父为少林寺发展的艰辛付出,当地政府及少林僧人是有目共睹的。1999年8月20日上午九时,少林寺举办师父的晋院仪式,他成为少林寺的第三十代方丈,也是少林寺历史上最为年轻的一任方丈。我记得当时来自海内外的诸山长老、社会名流、政府要员等,皆来祝贺。师父手执锡杖,自少林寺山门入驻,鸣锣开道,步步偈语,沿着寺院中轴线至方丈室,遂说偈语,场面庄严殊胜。一时间,名山得主,海众云集,龙天欢喜,诸佛赞叹!师父升座荣膺为方丈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让我们这些少林弟子充满信心,对少林寺的未来充满希望!
师父在僧团管理上有独到之处,将偌大一个少林寺管理得井井有条,严密有序。而在用人上,师父更有他的过人之处,不管是寺院各个堂口的负责人,还是一些执事,都是师父亲自把关审验。
释延超法师坐禅图
2000年冬天的一天,师父把我叫过去说:“巩义市有一处寺院叫慈云寺,也是一座老的寺院,历史很悠久,正在恢复重建,我们一起去看看。”于是,我跟着师父,以及少林寺首座僧印松法师一起,前往慈云寺。到了巩义青龙山后,一条崎岖的山道,一直盘至谷底,山上白雪皑皑,简直就是一处清净的佛教胜地。到了慈云寺院内后,对面的华严阁正在塑着佛像,泥胎尚未贴金,南高北低的寺院建筑风格,初次到这里,我就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在这之后的2001年元月、二月,我又连续两次跟随师父一起到过慈云寺,都是商讨如何恢复慈云寺及寺内华严阁佛像开光事宜。终于在2001年农历三月二十六日,经与地方各相关部门协商,由少林寺派遣僧人入驻慈云寺并管理日常寺务。师父派遣我带着三位少林寺弟子,正式入驻慈云寺。紧接着,我便着手安排慈云寺华严阁内华严三圣像开光的前期准备事宜,将开光时间确定在佛陀诞辰日。终于在农历四月初八——佛陀诞辰日、浴佛节当天,我们成功举行了“青龙山慈云禅寺古刹重光暨华严三圣佛像开光大典盛会”。
巩义慈云寺常住院
青龙山慈云禅寺,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东南方的青龙山麓(原名天灵山)。据寺内碑刻中记载:“东汉明帝永平七年(64),有僧摩腾、竺法兰自天竺嘉茲胜概始创为寺。”慈云寺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悠久历史,四山旁围、一水中流、五十三峰环绕其寺,峰峦叠嶂、林木掩映,美不胜收!唐代贞观元年至三年(627—629),唐三藏法师玄奘奉敕重修此寺。他将自印度带回的《释迦如来双迹灵相图》镌刻立碑供奉于慈云寺。宋代时,慈云寺仍然兴盛。开国皇帝赵匡胤敕封此地为“华夏第一风水宝地”,将天灵山易名为青龙山,并在此兴建宋王朝皇陵。至今青龙山葬有七帝八陵,文武大臣古墓共七十二座。到了元代,由于战乱和灾荒,寺院曾一度荒废。自明代正统九年(1444)开始,祖师南宗顺自北平而来,慈云寺又迎来大兴,寺僧常有五六百人,寺中耸立的《青龙山慈云禅寺五十三峰胜境之图》碑,便是很好的见证。清代时,得助于涉及全国十一个省和近百个府州、县的官员和善男信女,寺院又多次得以重修。直到清代同治五年(1866),历代都有修葺。清末以后,寺院逐渐走下坡路,直至荒废破败。一个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寺院,不能荒废下去,师父以其独有的智慧和信仰担当,在2000年时决定要恢复这座千年古刹。
慈云寺大雄宝殿
师父将这份美好的机缘给了我,使我心生欢喜,又感到责任重大。慈云寺华严阁佛像开光法会结束之后,我几次回到少林寺见师父,师父都慈悲地说:“寺院是守出来的,更需要僧人发心行大愿。你在慈云寺好好发心,把他恢复成一处庄严如法的祖师道场,将少林寺的宗风发扬光大,以便更好地弘法利生、教化一方。”带着师父的嘱托和自己的使命,我开始在慈云寺建寺安僧、著文修志、用功办道、弘扬少林文化,将原有的建筑全部修建完成,兴建了慈云寺祖林工程等,不知不觉间已至二十三年。
这么多年来,我追随师父,遵循着他的足迹奋勇向前,他圆融的为人处世、宽广的襟怀深深地影响着我。秉承少林宗风,在师父的关心与爱护下,我带领四众弟子,结合巩义市政府的发展规划,积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目前,慈云寺有十位出家人,在巩义市区还有个十方院,也是慈云寺的僧人在打理。曾经担任过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一诚长老、传印长老,分别为慈云寺题写“释源祖庭”和“华夏作寺之始”的牌匾。这是对慈云寺厚重文化、千年传承的肯定与鼓励,也激励着我全身心地投身到弘法利生、服务社会的事业中去。
慈云寺华严阁
师父一直关心着我的个人成长与发展,鼓励我参加教内外的各种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养。2003年,巩义市佛教协会成立,我担任首任会长,并当选为巩义市第三届政协常委。当年三月,我当选为河南省佛协常务理事。2003至2005年,我三次去宝岛台湾,见到了印顺导师、星云大师、惟觉老和尚、圣严法师、证严法师等,接着又去泰国、尼泊尔、新加坡,到斯里兰卡朝拜佛牙舍利;还先后到过欧洲二十多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这些参访和朝拜,一直长养着我的发心。
2006年至2008年,我又在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深造,得到导师楼宇烈教授的谆谆教导。此后,我又先后当选为郑州市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河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郑州市佛教协会会长等,且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河南省作家协会。我个人的各种学习也从未间断过,参加了在郑州大学举办的“河南省宗教界第六届爱国人士高级研修班”并任班长;参加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全国第十期爱国人士高级研修班”,以及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全国佛教界代表人士培训班”等;出版了《慈云寺志》(2012年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由时任中佛协会长的传印长老题写书名),以及个人诗集《世出世间》(由楼宇烈教授作序,方楚雄、周彦生为诗集配图,李刚田老先生为诗集治印15方)。目前,我又回到了离别三十多年的母校——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读研究生。当下,正在完善我的第三部书——散文集《山花纪年》,即将于今年下半年出版。
我跟随着师父的足迹,遍及欧洲各国、东南亚诸国。2014年,我在英国伦敦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我经常抄经或书写一些励志的经典名句,为社会大众结缘。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师父的悉心栽培、鞭策鼓舞是密不可分的。
师父作为少林宗门的大家长,他的大智慧和各种应对世间与出世间的方便法门圆融无碍。他规范少林拳法,力推少林功夫段品制,将少林功夫、少林文化推动至世界各地,给人以信心、给人以欢喜、给人以方便、给人以希望。而师父却将这一切归功于社会、归功于少林僧众,这种毫不利己的奉献精神、谦卑无私的思想境界让我等心生敬重。
慈云寺一隅
师父常说:“一个人发心一次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发心,一辈子践行发心。这是秉着觉察的真功夫。所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是不易。”师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行的,少林寺一直坚持慈善公益事业,从未间断。我也效仿师父的嘉言懿行,带领慈云寺僧众积极开展各类慈善公益活动,如:每年的春节和重阳节,慰问当地孤寡老人;开展助残助学活动;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甘肃积石山地震、郑州“7·20”水灾等出现后,组织四众弟子捐款捐物;等等。僧涯生活几十年,我一直奉行并倡导“慈悲做人,智慧做事”的理念,以出世心做入世事,不断地诠释事理不二、体用一如的人生意义,持平常心、做本分事、当自在人。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发展,各种言论相对自由,佛教及僧人也被广泛关注,如少林寺、师父、僧人等,也经常被网民们关注,有不同的声音出现,甚至有一些对少林寺和师父以及出家僧人的恶意攻击和诋毁言论出现。我个人觉得“流言止于智者”,师父能走到现在,那是践行他心中的悲智行愿,特别是他对少林文化的弘传、佛教的传承与发展,耗费了太多的心血。社会大众若能各自做好当下事,当一个有智慧、有正能量的人,才能更好地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同时亦能呵护少林文化,发挥其利乐有情的功用。正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老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们只有怀着一颗包容与无私的心,才能欣赏到生活中更多美好的事物。
师父是一个守时且慈悲的人。每次参加省、市会议时,师父总能提前到,他不习惯于让别人等着他,却愿意等着别人。有一年冬天,我跟师父一起参加省里“两会”,那天特别冷,寒风刺骨。散会后,大家从武警站岗的地方,一人一卡有序地进入驻地。师父自己就先站在一旁,让别人先进去。他这种心系大众的行化,让我看在眼里、印在心上,尽管寒冬很冷,却暖在心中。
这,就是我的师父,一位带着我们“慈悲做人,智慧做事,美人之美”的智者和修行人!
(作者系巩义市青龙山慈云禅寺住持。)
统筹:邹相
后期:弓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