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是禅宗少林的精神旨归 ——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议会大会”上的讲话

◎释永信


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为安置印度高僧跋陀赐建少林寺,“少室山下,密林之中”,少林寺由此而得名。少林寺既是禅宗的祖庭,也是少林功夫和医学的发祥地。1500年前,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面壁九年,创立禅宗,开启了外来宗教与中华本土宗教从对话互鉴,走向交融和创造的新时代。

和,是少林寺文化传承的核心精神。在少林寺,无论是建筑与壁画、塔林与碑刻,都体现了一种和为贵的精神, 这是中华文化最根本的东西,是中华精神的精髓。寺院现存明代“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表达了“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的和合圆融思想,因此被誉为“中华和谐图”。

少林文化代代相传1500 余年,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佛教和中国文化,其影响遍及日本、韩国乃至欧美诸国。少林寺开放交流、和谐共生的精神传承,不断发扬光大,于今尤盛。

和,是禅宗少林的精神旨归。少林寺在与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相处中,以开放和圆融的态度,广结善缘,互教互学,与世界不同宗教交流互鉴、和合与共。

和,体现了佛教的本质。以禅为核心的少林文化也是让我们学习同自己内心、同社会、同自然和谐相处。达摩祖师九年面壁,外息诸缘,内心无喘,由内而外,践行人与自己、与社会、与自然万物和合不二的共生之道。和尚者,尚和也。自佛教创立开始,僧团和合共住,倡导“六和敬”精神: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六和中,见和同解、戒和同行、利和同均是和合的本质;意和同悦、身和同住、语和无诤是和合的表现。少林寺始终坚持延续千余年不变的少林僧团宗法传承制度、口传心授的师徒关系、六和敬的处世方式、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的生活方法,以及中华文化中协和万邦、和而不同、和合共生、慈悲圆融的理念,传递给各国民众,使其从中受益。

和,是自然界的最高秩序,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是以诚相待、不违本愿、同心同德,使全人类通过自我与社会的互动而建构信赖社群;和,是相互尊重、平等互鉴、求同存异,通过全球文明的对话而建立和平;和,是理解包容,和和美美,使不同的文明能够在圆融无碍地分享差异的过程中,人人皆能分享,处处皆能参与,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让我们至诚祈愿:世界和平、众生和乐!

阿弥陀佛! 

2023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