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功夫概述

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以佛教神力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修习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传统文化体系。

少林功夫具有完整的技术和理论体系。它以武术技艺和套路为其表现形式,以佛教信仰和禅宗智慧为其文化内涵。

少林功夫是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门派”或“拳种”。中国武术结构复杂,门派众多,但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少林功夫是历史悠久、体系完备、技术水平最高的武术流派之一。根据少林寺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历代传习的少林功夫套路有数百套之多,其中流传有序的拳械代表有数十种。另有七十二绝技,以及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门类独特的功法。这些内容,按不同的类别和难易程度,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庞大有序的技术体系。

少林功夫具体表现是以攻防格斗的人体动作为核心、以套路为基本单位的武术体系。套路是由一组动作组合起来的,每个动作的设计和套路的组合,都是建立在中国古代人体医学知识之上,合乎人体运动的规律。动作和套路讲究动静结合、阴阳平衡、刚柔相济、神形兼备,其中最著名的是“六合”原则: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最合自然规律的,才是最合理的。少林功夫就是以此为理念,不断地去芜存精,创新发展,形成了最为合乎人体自然结构的运动,使人体潜能得到了高度发挥。经历了1500年的发展,少林功夫已成为最优化的人体运动形式。

少林功夫表现出来的深厚文化内涵是禅宗智慧赋予的。少林功夫的修习者首先表现为对佛教的信仰,包括智慧信仰和力量信仰。少林功夫的智慧信仰主神为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力量信仰主神为紧那罗王。对于超常神力的渴望,对于超常智慧的追求,从来都是佛教徒的追求目标。这是少林功夫表现为神奇武术之根本原因,也是少林功夫与其它武术之区别所在。

佛教徒非常重视神力信仰对于修行过程的保障作用。愿力信仰是少林功夫信仰的一个重要表现形态。它形成于唐朝《妙法莲华经》盛行时期,一直延续至当代。经历了观世音菩萨愿力信仰、那罗延执金刚神神力信仰和紧那罗王力量信仰三个阶段。少林功夫信仰主神是紧那罗王神。少林寺有紧那罗王神殿。

少林功夫的灵魂是佛教禅宗智慧信仰。少林功夫智慧信仰的最初形态是禅定。六世纪印度高僧菩提达摩在少林寺首传禅宗教法,后世尊少林寺为禅宗祖庭。禅宗是印度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玄学文化充分交流、理解的成果,是东方古代两大文明融合的结晶,充满东方智慧对人生的洞彻。禅宗教派的产生,使佛教原有的面对死亡悲苦之面貌,变为对人间生活之欢乐的肯定。禅宗,凝结着由中国历代高僧和优秀士大夫所构成的精英群体对于宇宙奥秘、人生真谛的体验和感悟。唐、宋以来,由于禅宗教法的盛行和少林寺的祖庭地位,少林功夫的信仰内容和品质亦发生了变化,“禅武合一”开始成为少林功夫的主流思想,并成为僧人修习少林功夫的目标和理想境界。

禅宗讲究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修行,实现学佛的目标。少林功夫作为少林寺僧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也被纳入到学佛修禅的形式中。修习少林功夫的主体是禅者,由禅心运武,透彻人生,内心无碍无畏,表现出少林功夫传承人大智大勇的气概。禅,赋予了少林功夫更为丰富的内容,使少林功夫表现出特有的轻松、自在和神化之境界;武,赋予了禅宗修行的有效途径,使禅宗的妙悟有了躬身践履之体验。

佛教僧人的生活受佛教戒律的约束。戒律体现佛教“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宗旨,是教徒的生活准则。佛教最基本戒律为五戒:戒杀、戒盗、戒淫、戒酒、戒妄语。在少林寺特定环境中,佛教戒律又演化为习武戒律。戒律在习武者身上,又表现为武德。所以少林功夫时时表现出节制谦和、内敛、含蓄和讲究内劲、短小精悍、后发制人的风格和特点。

少林功夫的传习方式一般主要以口诀为媒介。它又与少林寺传统的宗法门头制度相结合,其核心内容是师父的言传身教和弟子的勤学苦练。高水平的少林功夫传习,则往往取决于师父的心传和弟子的顿然领悟,这一境界又需要僧人在日常佛教修行和武术修习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方能达到,体现了少林功夫“禅武合一”的宗旨。

少林功夫的传承,是严格按照师徒制度进行的。这种师徒关系,是少林寺传统的宗法门头制度的最基本表现。以家庭为中心,按照血统远近区别亲疏为法则的宗法制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少林寺的宗法门头制度,由十三世纪曹洞宗领袖福裕禅师住持少林寺期间确立。福裕禅师把少林寺建成中国传统宗法门头制度的家族式寺院,将寺院内部的师徒关系纳入到世俗亲缘宗法组织结构中,使其产生了更为有效管理少林寺常住院和下院的作用。宗法门头制度对少林寺的发展和少林功夫的传承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少林寺宗法门头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曾下辖25个下院,僧人总数达八百多人。清雍正十三年(1735),朝廷对少林寺宗法门头进行了一次大整顿。目前少林寺仍有10个下院,僧人总数一百五十多人。当代少林寺僧人传承仍基本遵守着十三世纪福裕禅师确立的传承谱系。

历史上少林功夫传承人资格的认可,以禅宗法脉传承制度为依据。目前中国佛教界禅宗法脉传承,仍然按照传统惯例,实行以师父综合考核弟子的方式传授。只有师父认可弟子修禅功夫确实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才能成为法脉的传承人,并付以禅宗法脉传承谱系的“法卷”为证。少林功夫是少林寺僧人习禅的途径之一。少林功夫传承人的资格认可,亦根据禅宗法脉传承方式,即师父认可弟子的方式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