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疗疾

【辽宁】赵典

中国人对山水情有独钟,留下了许多与山水有关的典故与成语——“高山流水遇知音”“山清水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等等。中国自古就有向山水觅知音,躲避俗事纷扰,安放灵魂的生存、养生之道。诗词达人更是泼洒笔墨借山水抒情,抒发对山水的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自古名山僧占多,佛教寺院的僧侣们也将山河、花草、树木等视为有灵性的“无情众生”,赞美自然山水的朴实无华、自然真实。唐代的大川禅师曾作词曰:“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明代的香严和尚在其词中写道:“天风清,江月明,月巢野鹤梦初醒。门庭施设谈玄者,犹较石霜半月程。”从中可以看出,出家人将修行生活视为山水一般清静自在。江河养气,山水疗心。古代文人、士大夫官场失意后常常结缘山水,现代人也常常把疗养院修建在依山傍水之地。可见大自然本身就是座疗养院,曼妙风景可以通达血脉,去病疗疾。

“闭门读书、开门迎友、出门寻山水”,此人生三乐,不仅令古代文人雅士向往,近些年也成了越来越多现代人的休闲养生之道。在工作之余,或一人独行,或全家自驾,或呼朋引伴走近山水,不失为放松心情、强身健体、旷达胸怀的好方法。

在现代社会,身处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生活压力如座座山峰,如果你感觉透不过气来,或者觉得自己就是块天然的脱水“怪石”,在人群中呆板、木讷、了无生趣,套用贾宝玉的话说,“我是山水做的骨肉,一见到自然界的山水就神清气爽,一看到红尘俗世的物欲横流便昏头脑胀、进退无门。”那么,走近大自然吧,在亲近山水中,炼筋骨,阔胸襟。如此,浮躁促狭的心绪会变得安宁,沉闷抑郁的身体如注入了提神剂,神清气爽。

在喧嚣熙攘中,不管你怎样的“呆板”,一投入山水的怀抱,你便会如清冽山溪底部清灵可爱的石子,时而漫过似水柔情,时而浸染山花烂漫,你的心情便会五彩斑斓。自然界的造化会不断删改你骨子里的闭塞与羞怯,令你豪气坦荡,磊落正气,添真君子风范。

如果你正处于人生的磨难期,心灰意冷,对美好生活丧失了信心,那么,也走近山水吧。山不转水转,向山水学会转身的方法,转变思想,逆境也许会成为转变的契机。当有一天出现峰回路转,你会惊讶地发现,不知不觉中,你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而且,已变得更加坚强。

行走山水间,山是故友,见与不见,它都在那里;水是流动的情,走着走着,有的渐行渐远,有的擦肩而过又念念不忘,此所谓心心相印,惺惺相惜也。

且向山水觅知音,在人生的旅程中,与山水为伴,与山水相交,向山水学习。如果暂时摆脱不开现实的羁绊,不妨在心里构建一处青山绿水,忙里偷闲驻留片刻,放松心灵;从山川草木的智慧中领悟生命的真谛,越走越远,越走越快乐,时刻不忘乐观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