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我佛》连载(三十)

◎释永信 

 

“电影、电视和互联网,这些都是现代化的交流工具。我们是生活在新时代中的僧人,应该利用这些技术,让它们为佛教和传统文化服务。”

在外来宗教、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如果佛教还像过去那样闭门自守,我们的信徒、我们的文化,甚至我们的僧源就不会有了!从历史上看,中国佛教都是运用最先进、最“现代”的传播方式。佛教在中国最早用纸,抄经抄得“洛阳纸贵”;佛教界也是在中国最早运用雕版印刷的,刻碑、建塔就更不用说了。用现在的观点来看,一座塔就是一座广告牌,彰表高僧大德一生的修持成果、一生的丰功伟绩。佛教在中国的兴衰,就是因为它与时代同步。

 

“大道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要对少林寺下一个一千五百年负责,只能向前看,向前走。”

我们过去与世隔绝,与外界的接触仅仅是通过耕作与土地打交道。如今,我们必须与人打交道,这就没那么简单了。我们需要获取知识,学习新技能,比如学习英语,了解计算机技术,并且出国留学。

三十余年来,少林寺及时抓住了每一次重要的历史机遇,在增强民族向心力和自信心、调和人心稳定社会、增加世界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增进不同民族和地区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增进全世界华人的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为少林寺定位,从中国对世界发挥重大作用的角度为少林文化定位,从人类未来发展和需求的角度为千年少林定位,这就是:禅武合一的少林,是中国的少林,也是人类的少林,更是未来和子孙后代的少林。

 

“佛教有很多能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有效地弘扬和发展佛教,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重要的是促进人的自身的和谐。”

随着2006年普京总统的访问,世界上一些国家元首和领导人也相继来到少林寺,这种通过文化交流的外交形式,也使国与国之间找到了共同话题。在世界走向一体化的今天,少林文化成为联系世界的方便法门,少林文化也成为连接东西方文化的纽带。

慈善,是中华佛教力行不懈的一项重要事业。少林寺自古就以正信正气、为国为民作为入世道德和人格理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继承光大少林寺的优良传统,每年都积极配合政府开展扶贫、救灾、解决残疾人困难等慈善事业。

 

“我认为学佛应该从学做事开始。经上说,世间一切利生事业都是佛事。做佛事不限于烧香拜佛打坐经忏,一切引人向佛从善、对人类对社会有益的事情,都是佛事。”

从少林寺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承中,能够真切感受佛教禅宗顽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僧人只有善用佛教中的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才能被社会所接纳。我保护和发展少林寺,说小一点是为了少林寺,说大一点是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我“飞来飞去”满世界跑,就是因为这个责任。

时下,国内国际的环境都很好,这样的时期一定得抓住,抓不住就什么都没有了。少林寺走出的每一步,总遇到一些阻力。我们出家人做事是为了信仰,而不是其他。因此,只要这些质疑还不是信仰层面上的,我都不会理会。

 

“中国汉地佛教实是周、秦以来之汉地传统礼文化,对外来的印度佛教文化做出了主动选择,然后才形成了具有传统汉文化品质的中国汉地佛教。”

汉地佛教的形成和存在,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和发展的表现。汉地佛教文化形态的外来文化特征是外在的,其内在品质则直接来自于老的中华传统礼文化。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看,中华传统礼文化在当今唯一完整、生动、真实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就是本土宗教寺庙:传承有僧道,空间有寺庙,载体有制度仪轨,有生活方式,有功课,有师徒,入门学的是礼,日日修的还是礼,饮食服饰甚至习武练功,无不以礼统摄,由外化为内,是修行也是传承。这是本土宗教与外来宗教最大的区别所在。

因此,我们认为,来自礼文化传统的汉地佛教所具有的善化社会、传承中国传统礼文化的特殊功能,完全应该而且必将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不要想什么绝招,功到心到,无招不绝。要心无挂碍,无有恐怖,坦荡自然,身心合一。”

所谓觉悟,就是解脱。超越拳法教理,不要执着于心,要生清净心。清净心就是无染之心,无着之心,无牵挂之心。不要受套路所绊,不要受招法所制。

修禅需要悟,练少林功夫也需要悟。初练少林功夫时,处于体能阶段,只要方法正确,刻苦用功,定能长功。练到一定火候,超出体能而进入智能阶段,就要用心了。用心不只是认真、刻苦,而是指用心去悟。圣凡在此一举。若能觉悟禅武心法,便能到达武学化境;若不能悟,枉此一生了。悟与不悟是天分,但不是天定。慧根利的人早悟,慧根钝的人只要修证,早晚都能觉悟。

 

“少林功夫作为我们僧人的修禅方式,更多的是偏重于个体修行、提升人生境界方面。”

任何不文明的举动都会受到惩罚,少林功夫也一样。少林功夫最初是从佛教的护法神信仰发展而来,后来又发展成为修禅的一种方式。少林功夫的护教与修行功能,都是限定在宗教范围内。熟悉少林功夫的人都知道,少林功夫有“十诫”,我们称之为“武德”。“武德”里面有佛教的慈悲情怀。

 

“和平是我们每一个佛学弟子的希望,我们仍然需要佛陀的这盏明灯来照亮我们这个苦难的人间。”

按照佛教的经典所说,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应该和平、包容、尊重、理解,从而让佛教真正地能够利益这个人间,让佛法真正地启发我们内心的光明。点燃菩提心灯,如此我们就能够内而净化身心,外而净化世间。

《华严经》云:“菩提心灯以大悲为油,以大愿为炷,以大智为光。”让我们捧起心中的一盏盏莲灯,既供养伟大的佛陀、庄严的国土,也供养世间一切苦难的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