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深处,一枝永不凋谢的梅花

——《少林梅僧》序言

◎释永信

 

少林寺里没有梅花,近四百年来,少林寺却一直弥漫着浓浓的梅香。

这沁人肺腑的梅香,来自少林寺的一通梅花碑。

梅花碑是明末少林画僧别山所作梅花图的刻碑,也是少林寺的宝贵文化遗产。名扬四海的少林寺除了禅、除了武,还有“文”、还有“画”,还有其他丰富的文化内涵,梅花碑便是重要的代表和实证之一。毋庸讳言,长期沉寂的梅花碑一直被人们忽略。忽略了梅花碑,实际就是忽略了少林寺禅、武之外的其他文化内涵。仅仅把少林寺看成禅、武少林,是片面的,是肤浅的,少林文化实际是以禅、武为代表的多种文化的综合和集中。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丰富深厚的文化特色,才是少林寺成为“天下第一名刹”的真正文化内因。所以,只有全面观照少林,才能真正理解少林,才能充分、完整地继承和弘扬少林文化,服务社会,普度众生。

长篇小说《少林梅僧》,便是以梅花碑为题材创作而成、弘扬文化少林的一部文学作品,恰似把文化少林进行文学表现的一枝报春梅花。小说通过梅僧,通过梅花碑,展示了少林文化的另一面。一部二十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不可能全面、完整地展示少林寺的文化内涵。但它毕竟打开了一扇新的门窗,展现了窗内冰山一角,开始了一程文化少林的崭新之旅。无疑,作者的眼光是敏锐的,视角是独特的。进行这样的文学创作,其意义深远……

如果说明代抗倭保国的月空等僧兵是少林寺“武僧”的代表,梅花僧人别山则是少林寺“文僧”的代表,小说《少林梅僧》正是把这一历史人物,作为文学典型,创作了一个少林寺的梅花传奇。少林梅僧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像梅花一样绚丽和芬芳,梅就是僧,僧就是梅,两者的精神相通。小说中,少林梅僧的一生,也处处体现着梅花风骨、梅花风度和梅花精神,这实际上也是少林风骨、少林风度和少林精神。当然,这种风骨、风度和精神也不仅仅体现在少林僧人身上,它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因此,小说讴歌的梅花风骨、梅花风度、梅花精神,实际就是讴歌中华民族的民族风骨、民族风度和民族精神。

代表着中华民族个性的“梅花”,在嵩山少林寺留下了精神的存照,它将永不凋谢,永远芬芳,熏陶世风,普度众生!

阿弥陀佛!

(《少林梅僧》一书由登封市作家李靖天所著,2011年5月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