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蒲团

 

钵(梵patra),比丘六物(三衣(即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钵、坐具、漉水囊)之一。又称钵多罗、波多罗、钵和兰等。意译为应器、应量器,即指比丘所用的食具。

钵的种类有铁钵、瓦钵之别。持钵行乞称为“托钵”。由于比丘持钵以应受他人的饮食,故钵亦称“应器”。

钵的颜色,应熏为黑色或赤色,即《四分律》所说的黑钵、赤钵。《摩诃僧律》卷二十九中说,瓦钵当熏成孔雀咽色,毗陵伽鸟色,或是鸽色。铁钵则作钵炉,以阿摩勒核、陀罗核、巨摩、竹根熏之。关于容量,《四分律》卷九举出大、中、小三种。大者三斗,小者一斗半。但是根据唐代的量法,应是一斗至五升之间。

戒律中规定比丘不得储存多钵,护持钵当如护持自己眼睛一般,应当常以澡豆洗净除去垢腻。

在律制上,规定钵有“体”“色”“量”等三法。第一:钵之“体”,材质只准使用瓦、铁两物塑铸,不得使用“金、银、铜、琉璃、摩尼、白蜡、木、石……”等物制作。第二:钵之颜色,《四分律》限用黑、赤两色,《五分律》限用孔雀咽色。除此“黑、赤、灰”三色之外,不准熏染其他颜色。第三:钵的容量,《四分律》说:“大者可受三斗,小者可受半斗,中者比量可知。”依个人食量而定。

至于钵的形状:呈矮盂形,腰部凸出,钵口钵底向中心收缩,直径比腰部短。这种形状可使盛的饭菜,不易溢出,又能保温。

 

蒲团

 

蒲团,指禅林中坐禅用的垫子,作用是僧人坐禅时能够使腰部省力、挺直。此物以蒲编造,其形团圆,故名蒲团。因为它的形状扁平而圆,所以也叫做“圆座”。

蒲团大小,其厚度高约一揭手(10厘米左右),即一个拳头的高度。现代蒲团的材质已逐渐多样化,但仍以天然的材质为佳。内容填充物多采用棉花、木棉等。此外,现代蒲团常与方垫配合使用,方垫用来铺在地上,隔除地气,大小约为70厘米见方,以两脚双盘时,皆可置于方垫中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