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功在日本的传播

【河南】王广西

少林寺与日本的关系,始于元朝。

元至治元年(1321),日僧大智来少林寺参修佛法,此为日本人来少林寺之始。

泰定四年(1327),日本僧人邵元(1295-1364)来华。邵元,号古源,日本国越前人,出家于日本京都东福寺,师从双峰和尚,后任日本山阴道但州正法禅寺住持。邵元先到福州,后到天台山、天目山、五台山等处,遍访名僧,元天历二年(1329)到嵩山少林寺,常住二祖庵。

邵元佛学造诣甚深,亦精通汉学,在少林寺先任书记,后任首座。当时,元朝政府欲在京师宫中翻译《大藏经》,从全国选取一百名高僧赴京,邵元亦被选中。相传邵元曾从少林寺住持息庵(1284-1340)研习少林武功。息庵圆寂后,邵元于至正元年(1341)应机撰写了《息庵禅师道行碑》。

邵元在中国生活了二十一年,于至正七年(1347)东归日本,声誉大振,先后在京都大圣寺、等持寺、东福寺、法云寺等处传法讲经,晚年居南泉庵,于贞治三年(即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圆寂,享年69岁。

三百年后,有中国人陈元赟东渡传武之举。

陈元赟(1587-1671),字羲都,一字士升,号芝山。别号虎魄道人、瀛壶逸史、既白山人,浙江杭州人,祖籍河南洛阳,因排行第五,又称陈五官。陈元赟自幼聪敏,好学不倦,通经史,多才艺,而科场失意,屡试不售,功名之心渐淡。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陈元赟北上洛阳,探访祖籍。不久,入嵩山少林寺,研修少林功法。陈元赟幼年习武,武功颇有根底,此时得少林寺僧人指点,得以领悟少林武功精髓,精通少林五拳及一百七十三手,拳艺大进。一年多后,陈元赟离开少林寺,返回杭州,每日练拳不辍,又读道家典籍及当时文人袁宏道的作品,遂有漫游访奇之想。

万历四十七年(1619),陈元赟搭乘商船抵达日本长崎,突患痢疾,无法返回祖国,不得不留日养病,以传授书法自给,同时学习日语。天启元年(1621),钦差浙直地方总兵单凤翔奉命东渡日本,与日本江户幕府谈判约束倭寇事。陈元赟应邀随单凤翔到京都,参与谈判。此次谈判历时三月,以江户幕府不愿承担约束倭寇之责,谈判无果而终,单凤翔一行回国,而陈元赟留在京都,与日本文人名士诗酒唱和,声誉日隆,遂应长门藩主毛利辉元之邀,移居荻律,于天启三年(1623)编撰了汉文的荻律《长门国志》。其后,又为尾张藩主德川义直门客,寓居名古屋。

崇祯十七年(1644),清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消息传到日本后,陈元赟悲愤异常,遂于日宽文3、4年(清康熙元年、二年,即1662、1663)间,寓居江户(今东京)西久保虎岳山国昌寺,以少林拳技教授寺僧圭佐、久圆等人。当时,武士福野七郎右卫门正胜、三浦与治左卫门义辰、矶贝次郎左卫门正流寓寺中,于是也拜陈元赟为师,学习少林拳技。因福野、三浦、矶贝三人本系武士,武功已有根基,又谦逊好学,陈元赟就另向三人传授捕捉、擒拿、点穴诸法,三人俱得真传,尽娴其技。其后,三人又对所学少林拳技予以改进,使其与刚萌芽的日本柔术相结合,形成柔术新派,各立门户,收徒传艺。凡日本柔术,皆福野、三浦、矶贝三人所传,国昌寺也成为日本柔术的中心。

今日本柔术中常见的手搏、足击、飞袭、逮捕、当身诸技,均源于陈元赟所传之少林拳技。其中,逮捕之技源于明朝衙门捕快的捕人术,当身之技源于少林武功的点穴术。日本柔术各派(如敛心派、起倒派、扬心派等)所传杀活法各种秘籍,其图解中人物的发式、装束均为中国式样,其时间均在陈元赟入日之后,由此可证明日本柔术系由中国传入。日本东京都尚存《起倒流拳法碑》残碑一块,碑文称:“拳法之有传也,由明人陈元赟而始。”日本学者也认为,在陈元赟东渡之前,日本“未有拳法”,承认陈元赟为日本拳技的鼻祖。

日宽文12年(清康熙十年,即1671),陈元赟卒于名古屋,享年84岁。

陈元赟死后,日本柔术发展很快,形成多个流派。毕业于东京大学的嘉纳治五郎(1860-1938)综合各派柔术的精华,剔除一些易造成伤害的动作,创立了柔道。1882年,嘉纳治五郎在下谷北稻荷町永昌寺内设立讲道馆、招收弟子,传授柔道,此为日本柔道之始。在他的倡导下,柔道逐渐成为日本的“国技”。

此外,日本的合气道、空手道也与中国的少林武术有渊源关系。

合气道原名“合气武道”,是日本古代柔术的一个流派,其源头也是陈元赟所传之少林拳术,后经日本武士不断加工整理,并加进了日本的一些武技,遂成为合气武道。20世纪40年代末,改称“合气道”。

空手道源于琉球。14世纪中叶,即元朝末年,中国少林拳技传入琉球。明宣德四年(1429),尚巴志王统一琉球,下令禁止携带兵器。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岛津藩统治琉球,实行禁武政策。琉球百姓则练习少林武功中的徒手拳术,以强身自卫,后又结合琉球固有的武技,逐渐发展成一种技击流派,称为“空手道”。1922年,冲绳人船越义珍在日本第一届体育博览会上公开表演了空手道。20世纪30年代,日本成立空手道研究会,以大学为中心发展空手道,逐渐普及全国。

至20世纪初叶,中日两国武技交流似更见频繁。然而,随着中国国力的急遽衰落,日本武士已经不再以弟子身份虚心求教,而是以挑战者的姿态,颇为骄横地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当时,日人挟其领土扩张之淫威,在东北、上海等地多设有柔道馆或武道馆,不断在各地寻衅滋事,频频挑战中国拳师。1910年,迷踪拳名师霍元甲在上海一举击败日本上海柔道会会长等多名日本武士。1918年,八极拳名师李书文在沈阳击败时任东北军武术教官的日人冈本。1919年,弹腿、查拳名师王子平在济南击败日人佐藤。1930年,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在上海一次击败六名日本武士。1925年,日人山井一郎率领一批日本柔道高手在上海虹口的昆山公园摆下擂台,其对联上大书“拳打东亚无敌手,脚踢支那显神威”,横批是“所向披靡”,气焰十分嚣张,结果被六合拳名师佟忠义打得倒地不起。

1930年,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率团访日,日方特意挑选多名柔道高手迎战,日本天皇也特意前来观战。结果,日方一败涂地,日本天皇中途拂袖而去。

当时,中日之间的武功交流,相互切磋借鉴的友好氛围已被高度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中国拳师捍卫民族尊严和中国武术声誉的决心,因而导致多名日本武士被击成重伤乃至毙命。在这场武功大较量中,少林武技和太极武技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给日本武士们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

但是,在这一时期,也还有日本人来中国虚心学艺,宗道臣(1911-1980)就是其中一位。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宗道臣来到中国东北,拜少林义和门拳师文太宗为师,习练少林拳法。1936年,他又慕名来到嵩山少林寺拜师学艺。1946年,宗道臣返回日本。次年,他在日本香川县多度津创办“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大力推广少林拳法。该组织发展迅速,其支部和道院分布日本各地,成为日本最大的少林拳法组织。

(作者曾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中原武术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文收录于作者生前所编撰《中原文化大典·武术卷》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