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课,是佛教寺院在清晨(约在寅卯时之间)齐集大殿,持诵经咒、礼拜三宝和梵呗的法事活动,因此称为早课,又称上早殿。早课在宋代以后,尤其是在明代丛林中普遍形成,与经忏法事等相并列成为别具一格的寺院风尚。
全寺僧众于每日清晨齐集大殿,按序站在各自的位置上。方丈站在后面大门的左边,僧值站在门右,前面佛像边即是维那。维那敲大磬,率众诵唱。站在他后面的是当值悦众,手持引磬。三个当值僧,敲木鱼、钟鼓、铪子与铛子。这便是唱诵时的队伍。
大殿中央,分成两排站着僧众。一般来说,序职愈高愈靠近佛像。左边是西序,班首们在第一排;右边是东序,以悦众们为首。禅堂住僧们则亦在念佛堂僧众的前面。在最后一排近门处的,则为云水僧们。若没有僧值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可离殿。
多数寺院里,早课通常念诵的程序是“楞严咒”“大悲咒”“心经”“赞佛偈”“绕佛”“皈依”“韦驮赞”。
《楞严咒》又称为《大佛顶如来顶髻白盖陀罗尼》。经中说,十方诸佛以此神咒而成无上正觉,诵持此咒有降魔息灾、拔济群苦、制伏外道的作用。《大悲咒》出于《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是观世音菩萨的根本法门。
绕佛,是一面念佛一面排班行,因此称为“绕佛”。
早课约于早晨五点一刻完毕,各自“回堂”。禅堂的禅和子们各自归位,于椿凳上静坐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