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心犹如一颗露

【陕西】余显斌

 

在乡村,早晨起来,刷牙洗脸后,一个人背着手在土路上漫步走着,随意地观看着。路的两边是青嫩的草色,沁人眼目。草上挂着一颗颗露珠,圆润,晶亮,珍珠一样。东山上的晨曦无声无息地漫下来,映在露珠上,闪射出一种洁净,一种清亮的光。草色沁入露珠,露珠竟然带着微微的翠色,带着一种轻盈的绿意,脆嫩轻灵。

面对着露珠,就那么静静地站着,无声地端详一会儿,不只是眼睛一片清亮,就是心,也是一片清亮,一片干净。露珠滋润灵魂的感觉,和古寺听钟,或者坐在僧寮听经的感觉,是极为相似的。

有时想想,禅,就是另一种清润的露珠,静对露珠,和端坐悟禅有着同一的作用的。


禅是能净化人心的,能让人的一颗充满欲望的心腾空,从而干净得如一片晴空,如一片白水,如一片清亮亮的月光,纤尘俱无。

人世的欲望太多了,因此争斗也多,算计也多,矛盾就多,烦恼就多,痛苦就多。为了解除烦恼和痛苦,为了让自己脱离污浊之中,让自己洁净如一朵花儿,唯一的方法,就是让心里装着一片虚无,一片空净。

这样,心才净,才静,如清晨的露珠。

这样,大德高僧行走世界,才会一脸淡定,“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样,佛家弟子才能面对红尘诱惑,双手合十,淡然走过。

一颗经过露珠润泽的心,在名利得失里也会是这样的。

露珠无尘,亦无污浊。心净无尘,亦无污浊。

禅心从不虚空,是无视名利和欲望,装满了人世间的美好。

露珠浸润后的心,也是这样的。

正因为没有得失,没有烦恼,佛家之心就出现了“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的境地,清闲闲的,甚至能泛出一片清韵之气,一种清凉洁净之气。

 

虫鸣,是另一种露珠,是乡村特有的露珠。城市处处是水泥,处处是嘈杂之声,是没有虫鸣的,即使有,一双双挤满各种声音的耳朵是听不见的。

在静夜里,不知是经过露水的润泽,还是带着露珠的湿润之意,虫鸣显得格外清明,悦耳,带着一种清凉,在窗外一声声地响起,毫不重浊,毫不拖泥带水。人的心里,此时沾满虫鸣,沾满露珠,仿佛长出了一星星的草芽,嫩嫩的,绿绿的。

在乡村的半夜里,听着一声声露珠滴落声,心里很安静,很平静,不知不觉里,人就睡着了,梦里,仿佛还有一颗颗露珠,透过窗户,滴落在枕边,滴落在梦里,梦也仿佛一片水色,一片晶亮。

第二天早晨醒来,神清气爽,呼吸一口空气,空气里也带着一种露珠清明之色。

这种轻松,这种愉悦,和禅悟后的心理是一样的,没有一丝的沉重,没有一丝的污浊,清鲜鲜的,如一颗清新的露珠,对着阳光闪烁着。

坐禅后的僧人,一个个都满脸淡静,心里安闲,是符合“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的境界的。

同样的,能听清露珠滴落的声音的人,那一刻也是进入了禅境之人。

 

在夏夜里,一个人在小院的葡萄架下,躺在竹床上,透过密密麻麻的葡萄叶,仰望着天空一颗颗星星,如一颗颗露珠,在浩如大海的天幕上闪烁着,带着一种水光,带着一种晶亮。耳边,嘀嗒一声,接着嘀嗒一声,是露珠滴落的声音。

那声音,和寺庙的木鱼声极其相似。

那声音能洗心,能洗涤灵魂。

所有的烦恼,此时都变成窗外云烟,慢慢消散。

所有的忧愁,此时都化为山间的雾岚,悄然失去。

那一刻,我就是露珠,就是禅唱,就是一声声脱离世俗的木鱼声,走出很远很远,走到了月亮的那畔,湖水的那畔。高僧曾言:“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此时,我的心就是这样的,了无一痕。

有禅悟者道:“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此话真好,不啻一声暮鼓晨钟,惊人反省。

世间万物俱好,何必自寻烦恼。

世间名利皆空,何苦汲汲钻营。

(作者系《读者》《意林》《格言》等签约作家,至今出版文集十二本,发表作品两千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