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

【河南】邹相


“弘法是家务,利生是事业,做人做事,良心二字,是非以不辩为解脱,问心无愧就行了。”释永信法师经常这样对我说。

因一份美好的缘分,我从事少林文化的宣传与研究工作已经15年了。自2007年与少林寺结缘以来,有幸为少林文化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不甚欢喜,更觉此因缘殊胜之极。因为一直担任少林寺网站主编及少林寺内部文化交流刊物《禅露》执行主编,我经常能与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近距离接触,隔三差五地与他面对面交流。在与释永信法师的交往、交流过程中,我越来越被他的人格魅力和慈悲宽容情怀所折服。在他身上,我学到很多,包括为人处世的能力、接人待物的智慧、佛教文化方面的素养,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作为禅宗祖庭、功夫圣地,且拥有1500余年文化积淀的名寺——中国嵩山少林寺的方丈,释永信法师先后率领少林文化代表团出访过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并且通过创办《禅露》、少林寺网站,主编《少林寺大百科》(上中下三卷)、《禅宗大典》(全200册)、《中国武术大典》(全101册)、《中国佛教医药全书》(全101册)等书籍,举办少林学学术研讨会、海外少林文化节等活动,来挖掘、弘扬和传播少林文化;通过创办少林慈幼院、开展“少林慈善行”等慈善义举来实现利乐有情、慈悲济世的佛教本怀。从这些角度来讲,释永信法师堪称法门龙象、一代宗师,令后学敬重不已。

在这15年里,承蒙释永信法师的悉心教诲与勉励,自觉受用无穷,身心获益。在与法师的近距离接触中,他的智慧与果敢,隐忍与坚毅,也深深地打动着我,感染着我。爱好写作的我,也想用自己的手与笔,试着去诠释这一位具有时代影响力的高僧。

一、慈悲济世,大勇至善

在登封市,有一处名为少林慈幼院的地方,居住着来自河南省各地的一百余位孤儿。每到周末,他们或是一起玩各种游戏,或是学习少林功夫,或是三五成群地嬉戏玩耍,整个院子里都充满着欢声笑语。这个慈幼院,就是释永信法师发心创办的,为的就是让贫困地区的孤儿们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从而替社会尽一份责任,出一份力。但是,在各类媒体上,甚至是少林寺官方网站上,都很少宣传慈幼院,为什么呢?恩师说是为了孩子们,不想让种种宣传报道扰乱了孩子们平静的生活。当然,有爱心人士和社会团体想给孩子们捐赠一些财物,慈幼院是欢迎的,所有的财务和收支情况,也都是透明的。

在少林慈幼院的院墙上,有释永信法师题写的八个字:慈悲喜舍,成就未来。这个“慈悲喜舍”就是佛教里讲的“四无量心”,也是佛菩萨们悲智行愿的直接体现。法师认为,只有将这“四无量心”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才不负如来之托。法师对慈幼院孩子们的爱,如慈父悲母一般:每逢孩子们闲暇之余,他就去陪孩子们,嘘寒问暖,关心无微不至;每逢传统的节日,如中秋节、春节等,他就和孩子们一起在少林慈幼院里度过;孩子们参加入学考试时,他会尽力帮助他们选择理想的学校,尽管要历经很多周折;甚至孩子们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他也会抽出时间,嘘寒问暖……

释永信法师的慈悲与善良,还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如在2010年12月,台湾知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一行到少林寺参观,我作为陪同人员一同前往。在方丈室,宾主落座。但因去的客人太多,方丈室内座椅不够。当时有两位客人便席地而坐。正在与蔡先生愉快交谈的释永信法师看到这一幕,赶紧说:“屋里寒气重,别坐在地上。”说完,他便回头让侍者去客堂再搬两张椅子。在返程的路上,那两位客人一直念念不忘这件事,对法师的慈悲心肠赞叹不已。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释永信法师时,正值深秋,寺里的温度已经很低了。我当时穿着一件薄外套,感到丝丝凉气往脖子里钻。怎知,他的第一句话不是问我工作方面的情况,而是说:“寺里比外面的温度低好几度,你穿得太少了,别冻感冒了。”一听这话,我情不自禁地双手合十,感到心里暖暖的。还有一次,我出差去北京办理少林寺网站的一个业务,当时走得匆忙,当天决定去北京,当晚就去买票,结果只买了一张站票。后来被法师知道了,就关切地对我说:“以后买不到座位票,可以买卧铺票,好几个小时的车程呢,有好的身体,才能干出好的工作。”慈悲的法师,慈悲的心!

在释永信法师心中,“大勇至善”才是修行人应该践行的座右铭。他时常告诫弟子们,要注意积累小的善行,包括一句善意的问候,一次善意的搀扶,一份善意的布施,等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更是经常被恩师说起,仍然是希望大家能够一心向善,广行善举,培植自己的善缘和福德。

二、睿智豁达,正气充盈

众所周知,国内外有很多媒体都对释永信法师进行过专访,关于他的人生经历,不少公众都非常清楚。释永信法师在他16岁那年,就怀揣着对少林功夫、对少林文化的喜爱与崇敬之情,从安徽颍上县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嵩山少林寺。到了少林寺,才发现它不过是一座破败的寺庙,只剩下十几个僧人,连一顿饱饭都很难吃到。而法师当时的家庭条件,还是不错的。但为了心中的梦想,他一直坚持着、努力着,从未萌生过原路返回的念头。

因缘殊胜之际,释永信法师完成了从在家到出家、从入世到出世的过程。在少林寺立雪亭前,他剃度于行正方丈座下,自此与少林寺结下不解之缘,直至四十年后的今天。因为自幼颖慧,法师在佛门正法的熏陶下,一边勤于劳作——无论是做饭、放牛、种地、挑大粪,还是当保管、当侍者,样样做得都很好;一边深入经藏,习武参禅。他不仅能背诵多部佛经,还能掌握百余套少林功夫套路、器械,并撰写了多篇修行心得,等等。寺院空灵清静的环境,锻造出了法师睿智的头脑、豁达的情怀,更让他一身正气,勇猛刚强。无论是协助行正长老处理寺院内外事务,还是22岁时接任少林寺寺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抑或是住持少林寺,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他都凭着自己的睿智与正气一一化解。听寺里的老僧说,释永信法师在整修少林寺殿宇、少林景区整治拆迁时,碰到过很多“硬茬”和“钉子”,但他从未有过退缩与放弃,只会迎难而上,全力去化解矛盾,排解难题,最终让少林寺重回“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修行之处。

近十余年来,我接触过很多熟悉少林寺、了解释永信法师的人,一部分是政府官员,一部分是平头百姓,还有一部分是海外的少林“洋弟子”们,他们无不对法师心存感激,对其远见卓识敬佩不已。如在2013年10月份的“首届北美少林文化节”期间,几位美国“洋弟子”对我说,“如果没有法师这三十余年的发心护持,就没有少林寺的今天。”“我爱少林寺,更敬重释永信师父,希望少林寺佛法兴盛,祝愿师父健康快乐”,另一位来自俄罗斯的少林“洋弟子”延滨曾这样对我说。我知道,他们说的这些话是发自肺腑的,是情不自禁的。

记得我刚到少林寺工作时,尽管之前对佛教知识了解不少,但因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在很多工作上进展的并不多顺利。而我一向对自己要求甚严,唯恐哪件事没做好。鉴于此,释永信法师经常鼓励我,不要害怕犯错,“犯错是让你进步的好机会。”他给我讲他年轻时的一些经历,在1987年的时候,年仅22岁的他就已经担任少林寺住持了,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处理得妥当无误,犯些错误是难免的,“但是,你要记住,原则性的错误不要犯。就像一个人,要恪守道德,要遵纪守法,这是最基本的。”法师的这番话,让我受用至今。

把少林寺从一个破败不堪的寺庙,发展成现在在国际上都有很大影响力的大寺院,这不仅仅是因为少林寺的名气大、少林文化的底蕴深厚,更多的是寺院“带头人”“掌门人”——释永信法师的人格魅力及其果敢与智慧的胆识使然。在《我心中的少林》一书中,法师这样写道:“我们就是要通过出家,来验证自己的人生。所以,僧人要看破生死关,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够成就大事业,才能够了脱生死,才能解决人生的最根本问题。”其实,法师正在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印证他的人生,来笃行佛教的“四弘誓愿”。

三、广行六度,精进不怠

释永信法师曾在《论布施》一文中写道:“布施是外在的,布施者的修行功夫是内在的;布施只是修行人舍离诸有心、体证诸有空性的自然流露而已,即我们平时常说的‘三轮体空’。”“佛教‘六度’之一是布施,而最高尚的布施是‘无畏布施’,就是在众生身心不安、恐惧害怕的时候,通过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来影响人、改造人,帮助其消除恐惧。”法师认为,布施不是有所求,而应是一种无欲无求的“三轮体空”的自在之境。就像他说办慈幼院、从事慈善事业不需要媒体过分宣传报道一样,“这些都是出家人的本分事,一旦去宣传,就动机不纯了”。在个人修行与寺院管理方面,法师一直以“广行六度,利乐有情”为己任,上弘下化,身体力行。

“戒是无上菩提本”,释永信法师始终持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的信条,严格秉持戒律。自从住持少林寺以来,法师通过奉持戒律清规、严格寺院规章制度等方式,使得少林僧团有序传承,充满生机与活力。每次给僧众们开示时,法师都会强调僧人要坚持住寺、僧装、独身、素食等操守,要发菩提心,修无上道。在面对外面的谣传诽谤时,不少媒体都想了解法师的看法,每次他都是那一句话:“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清者自清,由他去吧!”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评价释永信法师,说他是“忍辱仙人”在世,这种说法,是非常贴切的,也是真实不虚的。

释永信法师每天的事务都很多,还要承担不少接待和外出参访的工作。但是,不管再忙再累,只要在寺里,他都坚持和僧众们一起上早殿、过堂。一有时间,他就去少林寺禅堂里坐长香。很多时候,拜会法师的客人们会忍不住问他:“为什么在和您交谈时,您总喜欢盘腿坐着呢?”法师常常笑着回答说:“这是一种修行习惯吧,因为经常在禅堂里打坐修行,已经和平常的生活融为一体了,很难改变。”每年少林寺的“精进七”禅七法会,法师都会和全国各地的禅和子们一起,在禅堂里修行,参“念佛是谁”,参“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等等。法师常常对我说,为人也好,做事也罢,时刻不能懈怠,在佛教里讲“精进”,就是要求我们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心去努力,去付出,去践行,才能有所成,有所获。

2011年,适逢释永信法师到少林寺出家三十年,我写了一首《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弘法三十周年赞》:“花开花落三十年,笑看风云弹指间。青灯古佛恒相伴,拈云逐月若等闲。心系少林勤躬耕,重振祖庭威名远。永弘佛法昭日月,信愿诸佛破三关。但见游人穿如梭,氤氲呈祥尽欢颜。高僧大德莲池会,趺坐开示解万难。慈悲了知万事空,大勇至善为人先。法相庄严一衲子,千古流芳美名传。”2016年,释永信法师在少林寺弘法三十五周年,我写了一首《诗赠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一身正气何凛然,心系少林金刚胆。三十五年勤躬耕,耄耋称颂武术禅。兴寺利生度有情,悲悯创立慈幼院。元首政要欢喜来,山门仪仗悦嵩山。选佛场内钟板响,梵呗铿锵入云天。法水常流五大洲,永信方丈美名传。大勇至善真丈夫,是非荣辱自在观。胸纳百川慧如海,腹有经纶留华篇。”

四、发心行愿,不遗余力

南非原总统曼德拉曾在会见释永信法师时说:“少林文化,是人类遗产,具有人类价值。”为了更好地传播少林文化,让这一人类遗产服务于更多有情众生,释永信法师几经思索,最终决定将少林文化“走出去”作为弘法利生的殊胜方式。从少林武僧团的组建到少林功夫海外巡演,少林文化代表团先后到达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少林寺先后在海外设立两百余个少林文化中心。从传播少林功夫、少林禅修等少林特有的生活方式及健康理念,到“欧洲少林文化节”“北美少林文化节”“首届少林无遮大会”的举办,无一不是法师的悲心愿力使然。在这些对外文化交流中,有不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比如1993年6月7日,应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邀请,释永信法师带着20多个僧人访问台湾。这是海峡两岸佛教界隔绝40多年后,第一次交流和访问,而蒋纬国、郝柏村等几位“大腕”,也专门会见了他。又如,2004年和2009年,美国加州参、众两院先后两次通过投票的形式,确定每年的3月21日为加州“少林寺日”。这些殊荣的获得,与释永信法师的发心行愿是息息相关的。

释永信法师在其专著《我心中的少林》一书中,提到他的师父行正禅师对他的影响,讲到行正禅师教他真心向佛、真心做人。实际上,法师也是这样做的。从恢复少林寺昔日风貌,恢复和开设少林寺下院,到重建少林寺禅堂、恢复传统的“打禅七”、传授三坛大戒传戒法会,再到恢复少林药局、少林香堂,举办“少林问禅”“佛医论坛”“少林学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法师无不是发大心、行大愿,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堪为人天师表。我曾多次参加少林寺三坛大戒传戒法会、“少林问禅”及少林寺“禅七”法会的新闻报道工作,那些接受采访的法师及禅和子们,无一不对释永信法师的悲心愿力大加赞叹,认为他是振兴禅宗、弘扬佛法的典范,更是度化众生、利益有情的法门龙象。

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释永信法师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先后就寺庙管理、慈善教育、知识产权保护、文化传承、佛经保护等领域,提出过不少议案和建议,得到了各级人大和政府的重视。法师认为,继承和发扬佛教文化,推进少林文化“走出去”,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时代需求,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更能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12年9月,“首届欧洲少林文化节”期间,维也纳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副总干事隋翚盛赞少林文化节活动,并高度赞扬法师的突出贡献,称他为“中国民间外交大使”。纽约时间2013年10月9日晚上,“少林文化走进联合国”活动开幕式上,联合国美中关系友好协会主席欧伦斯盛赞“少林文化节”活动,将其与“乒乓球外交”相媲美。可以说,法师与少林寺近年来所做的一切弘法利生之举,特别是少林文化“走出去”这方面,已经得到海内外主流社会的认可与赞叹,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出了智慧与力量。

释永信法师不仅道心坚固、道风纯正、悲智双运,还始终坚持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他曾多次在接受海外媒体采访时说:“我在国际交往中之所以有了点影响,是因为我的身后不仅仅是少林寺,更是一个伟大的中国。”在与法师的交往与交流中,我被他宽容博大的胸襟所折服,被他悲天悯人的情怀所感染,被他远见卓识的智慧所吸引……我始终认为,能与法师相识,就是我的增上缘;能与法师近距离接触,就是我的无上福报。

释永信法师曾说:“禅是放下,是无住,是日常生活中感悟的智慧。禅是放下,最终还要把这‘放下’的念头也放下。即一切法,离一切相。”这是何意呢?即是说,禅就是放下,就是让我们“心无所住”,放下一切贪念与执着,“离一切相”,达到“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的自在之境。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被人嘲讽,乃至恶语中伤,但我们不能执着其中,非得弄出个子丑寅卯。最好的选择就是放下,放下外在的一切,才能获得内心的安然。正是有如此胸襟与智慧,释永信法师才在各种流言蜚语面前,心无挂碍,坦荡自若!

这,就是我眼中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

(作者系少林寺官网主编、少林寺《禅露》执行主编、少林文化学者。先后出版《禅心乡韵》《且听风吟》《素心若荷》《守园往事》等多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