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交流看少林文化的当代创新——以少林禅弓发展为例

【广东】陈海东 马杰威 阮文翩

 

一、创新是少林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少林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历经沧桑之后依旧屹立于世界文化的舞台上,主要在于推动少林文化发展的工作者和学者们独到的创新性思维。嵩山少林寺在古今中外享有“名刹”的美称,自古便是名胜,加上它是传播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曾受王侯将相的褒扬和资助。武则天在登上皇位时,便至嵩山举行封禅仪式,并在少林寺留下了《御制修少林寺书》和《御制诗》。少林寺自古因其有“日照皇宫”和“开智慧之门”的社会功能,所以有“灵境福地”的美称,人文及环境已经达到神韵和谐的境界。

由于少林寺对自身文化认同的需求,促使其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少林学”的建构便是少林寺的一大创举。自古以来,文化的创新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马廉祯教授曾教导笔者:“从学科和术科的重要度来看,术科固然重要,但是学科才是真正决定走向和历史地位的。”释永信大和尚与多位学者建立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大和尚曾提出:“少林寺建寺 1500 多年来,历代高僧薪火相传,严格保持着佛教的传承法脉,为中国佛教的律宗、禅宗奠定了基石,为佛教的中国化、为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创新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与此同时,少林寺还历史地形成了博大精深、个性鲜明的少林文化体系。‘少林学’概念,最初是由饶宗颐等几位国学泰斗热情倡议的。‘少林学’学术体系的建设,体现了我们对当代社会的担当、对历史的担当、对未来的担当;体现了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也体现了少林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创造性回应。”

少林寺的创新性实践成果目前包括了少林功夫、少林禅弓、少林棍法、少林药局等。马明达教授认为少林文化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进步,在于它积极对外交流的理念。他指出:“少林寺与少林文化,特别是它的武术文化,是以多元文化的交流为基点的一种文化融合体。第一,少林寺的创建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外文化交流高潮为背景,以后又多次在中外文化交流的活动中发挥作用,吸取养分。第二,少林文化具有文武兼备的特点,可以说是文、武两种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第三,少林文化是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交流结合的产物,少林寺有关注世俗社会的传统,甚至有以武力优长积极参与改变社会事物的传统。第四,少林寺有区域文化交流融合的特点,这一点特别表现在武术方面。”少林禅弓同样也是少林文化与体育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领域进行跨界交流的实践成果。


二、少林禅弓的发展

少林禅弓是释永信大和尚与历史学界马明达教授、体育社会学界卢元镇教授和马廉祯教授以及中国射箭项目泰斗徐开才老师等诸多专家运用历史的方法和实验的方法建构起来的一个文体项目,它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具备涵养人格的教化功能,充分体现出少林文化通过交流和创新以实现其社会价值。少林禅弓是指将禅宗文化融入中国传统射箭,使用以弓入禅,以射求法的身心练习方法的一项运动,一种文化。少林禅弓是少林文化的丰富与补充,是少林寺顺应时代发展适时推出的创新内容。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表示,参禅悟道和拉弓射箭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讲究专注、心无杂念,两者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也是我们将传统弓箭纳入无遮大会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射箭是人类最古老的发明之一,也是最早引发人类哲学思维和宗教觉悟的器具之一;佛典记载,释迦牟尼佛为太子时文武兼修,射箭技术极其精湛。敦煌莫高窟中有诸多射箭的壁画,其中也有佛家射箭的图像,这是考察中国古代射箭史的宝贵资料,同时也可窥探出以射箭作为洞彻佛法的有效手段是渊源有绪的。《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中记载,文偃禅师以“一镞破三关”来引导人们参禅。佛与弓有着深深的法缘,但佛教摒弃了弓箭伤害生命的世俗功能,使之成为一种参禅正道、健全身心的手段,一种求取心灵升华的路径。

中国传统射箭由于其自身的主要特征和学术价值,加之自古以来有诸多文献资料的记载,享有“中华射学”的称谓。马明达在《中国古代射书考》中进一步对中国古代射书的目录、内容和存佚情况进行了长时间调研,录出古代射书凡 120 余种。马明达教授和马廉祯教授提出:“弓箭多层位的社会功能和多元交汇的文化蕴涵,使之很早就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独立领域和传习制度的学问,从选材到制作,佩饰到护持,训练到实用,传承到礼仪,无不蔚为精微而专门化了的学问,随之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弓射论著,从而构建起卓然屹立于世界弓箭之林的‘中华射箭’,出于崇敬和学科发展的考虑,我们又称它为‘中华射学’。”传统射艺在中华文明中有着恢弘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华射学的学科建构将更有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少林禅弓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文化形式,在物器技术层面上以保育传统射箭文化为基础,融入禅修手段以引导修习者在习射过程中不断关注自我,修正自我。少林禅弓的器材主要包括弓、弓弢、弓架、箭、箭篓、扳指、箭靶,弓和箭均以竹木材料为主,不掺杂现代弓中的响片、瞄准器等辅助器,更加考验习练者自身的技术动作和心理控制能力。少林禅弓的动作分为十个步骤,分别为静立、搭箭、扣弦、审的、举弓、引弓、瞄准、撒放、势留、收势。扣弦采用拇指扣弦法,引弓须达到“翎花靠嘴、下弦靠身、上弦靠太阳穴”的要求,笔者认为,少林禅弓的“大拉距”引弓动作更是中国射艺“武美并臻”的体现。

少林禅弓竞技体系的建构融入现代体育的本质特性,阿伦·古德曼所著的《从仪式到记录——现代体育的本质》中提到:“现代体育的本质主要有世俗主义、平等的竞争机会和条件、角色专门化、理性化、科层化、量化、追求记录。”通过标准化和统一化的规则为习练者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的条件,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少林禅弓的社会价值层面是技、艺、道的递进式追求,最终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少林禅弓的精神价值同样体现在对人的关怀上。少林禅弓的整套技术流程和训练手段,都包含对修习者专注能力的训练。修习者需要做到专注于礼仪规则,专注于呼吸吐纳,专注于规范动作等。《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十二载:“若人无定心,即无清净智,不能断诸漏,是故汝勤修。”因此,修习者准备习射时必须完成“持戒”“入境”“定神”的准备工作,心猿意马、三心二意往往不利于无限潜能的发挥。它引导人们去体认人与万物和谐、实现人性的自我完善。禅弓院的教练们经常指导修习者“要关注正在进行中的呼吸、动作和精神状态,认真对待每一支箭,要及时反思动作不规范、呼吸不顺畅的原因,并做出及时修正。这就是在关注当下的自我,同时也培养学员的坚毅,总结得失,尽力创造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的心境。少林禅弓的精神价值更加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观念,它与体育运动中人们的情感追求相结合,为人们提供一条明心见性的有效途径。


三、结论

面对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所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少林文化以创新性实践阐释出:“交流可以调和差异性造成的张力。”少林禅弓的建构一方面对本土体育文化加以保育,另一方面积极吸收西方先进理念建构少林禅弓竞技体系,它是少林文化创新性实践的重要成果。中华文明本身就是多元的,唯有交流才能使文化永葆生机。少林文化在强化自身的话语体系和宗教信仰的基础上,积极寻求现代化转型的途径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创造社会价值,它将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道奇光异彩,提升国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

(本文有删节。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