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与古寺

【安徽】潘正伟


我觉得,最好的樱花理应是开在寺院里的。难道不是吗?樱花给人的感觉总是静静的,淡淡的,无论开放或凋零都是如此。哪怕屋外起多大的风,落多大的雨,它都是一副波澜不惊、云淡风轻的模样。这样的樱花自当远离凡尘。如果非要在人世间给它找一处居所,寺院无疑是一个合适的去处。

我一直好奇一件事:最早的时候,是哪个好事者将樱花树苗带到了寺院里。虽然至今不曾求得答案,但我打心底里感谢这个好事者,因为是他将樱花与古寺这两个原本不相干的事物组合在了一起,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情调和意蕴。从此,古寺仍是那个古寺,风景却有了不同于往日的色彩。

樱花开放的时候,像雨,像雪,像心爱的姑娘脸上不经意流露出的微笑,若隐若现。虽云怒放,却无怒态,而是疏疏淡淡,从从容容。它的色泽也是柔和的,粉的也好,白的也好,都能让人看到“与世无争”四字。在它面前,辞藻无力,所有赞美是毫无意义的。

樱花只是美,闻不出香味。它的香味似有若无,就像禅意,须有好的悟性才能洞悉。古寺里的樱花,不曾沾染人世的尘埃和烟火气。香染袈裟,这是属于樱花的一段佛缘,也是佛者的一段修行,又或者是花神与佛祖闲来无事定下的赌约。于是,游人在古寺里看一树樱花,僧侣在樱花树下听禅,世界由此多了几分静谧,几分诗意,堪称仙境!若说不足,不足只有一条,那便是樱花的花期不长,人们尚在惊艳它的开场,它已经准备落幕了,于是“物哀”难免。

在樱花树下穿行,游人常有一种错觉:明明是晴天,怎么忽然就下起雨来了呢?寺院中的僧侣也许会说“放下”,不因物喜,不因物悲。然而看花的尘俗中人毕竟修不到这般境界,看着樱花落去,心中不免感伤,想要留住更多,却发现自己除了拍照、驻足,根本无能为力。这种感觉,与我们平常所说的“流连忘返”不同,而是带着一丝不忍与不甘。当樱花的谢落无常与出家人的五蕴皆空,在古寺里相遇时,很多人因此多了一份悲悯情怀。

《莲社高贤传》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点头。”“顽石点头”的故事提醒了我,那古寺里的樱花是否就是佛经里的顽石,日日听那钟声和梵语声,早已在讲经人的点拨下参透了佛理,所以才会不住地颔首,默然落下,如同卸下了心灵的负担。

花开总有落去时,花落亦有再开时,将花开花落看淡,索性全都由着它们去又何妨?我在寺院里看樱花,仿佛间,连人也变得超脱了。

(作者系文学爱好者,有文章散见于报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