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史话》序

◎释永信


嵩山少林寺建寺1500多年来,历代高僧薪火相传,严格保持着佛教的法脉传承,为中国佛教的律宗、禅宗奠定了基石,为佛教的中国化,为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创新,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与此同时,还创立并形成了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少林文化体系。少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为国人所热爱,也逐渐为全世界人民所接纳。赵朴初生前曾表述过一个重要思想:“佛教是文化。”他对少林文化的发展寄予厚望。

季羡林先生也一直将文化置于很高的地位,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持续传承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石”,并强调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季先生对少林文化有过很高的评价:“文化传承的载体不外两种:一种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文献典籍;一种则是人工兴建的建筑物,万里长城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嵩山少林寺也属于这一类。”

中外文化交流是少林寺的优良传统。少林寺作为宗教实体,本身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少林寺地处古老的中原腹地,交通发达,创建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外文化交流高潮之际。广泛频繁的中外文化交流,直接构成了少林寺的文化特质和活力。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在都城洛阳相望的圣山——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随后,印度高僧勒拿摩提、菩提流支至少林寺,开辟译场,少林寺成为当时的佛学重镇。又有印度高僧菩提达摩入少林寺,首倡禅宗顿教,并由此确定了少林寺禅宗祖庭的崇高地位。禅宗是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逐步产生的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它是第一次中外文化交流高潮中最重要的文化成果之一。禅宗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思想宝库,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中外文化大交流时期。这一时期的少林寺名僧辈出,是少林的第二个辉煌时期。元代中期,以邵元为代表的日本僧人曾到少林寺求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的开放政策和全球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少林寺继承和发扬自己独特的优良传统,广泛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生机勃发。在世界各国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们心目中,少林文化不仅成了中华佛教文化的代表,更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少林文化业已成为连接世界各族人民友谊的纽带。

为了全面展示少林文化面貌,我们酝酿已久,目前正在出版少林文化系列丛书,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对少林文化进行研究、展示和弘扬,并构建少林学体系。《少林史话》一书,是其中非常有特色且十分重要的一部著作。该书的作者温玉成先生,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考古专家,长期从事佛教石窟和少林文化研究,是少林文化研究所的首任所长,为少林学的奠基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长期的交往和合作中,我们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少林史话》一书,是温玉成先生多年心血的结晶。我相信它的出版,不仅有助于促进少林文化的传播与弘扬,而且还将大大提升少林文化的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是为序!

2019年6月吉日于方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