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晶心 心相天成——《水晶大威德金刚》序

◎释永信


我与仵应汶先生相识于2004年,至今已历十余载光景。在这段时间里,他常邀我到其工作室参观,见了他创作的不少佛教题材作品,我都十分喜欢。仵应汶先生深谙佛理,又有深厚的艺术造诣,他能将佛法、文化与雕刻艺术融于一处,因此雕刻的佛容庄严如法。

由于佛教文化交流的缘故,这些年我时常往来于各地的寺院佛堂,朝礼过不少佛像。我虽对审美要旨不甚通晓,但佛像造得如不如法,我是知道的。初观仵应汶先生的佛造像,便觉庄严殊胜而不失美感,这便是感觉对了。在我看来,佛像美不美、华丽与否,价值几何这些都是次要的。对于一尊佛像来说,如法才是它的目的,也只有如法的佛像才能实现度化众生的宏愿,而这也恰是佛造像艺术最难达到的境界。我一向认为,佛像要造得如法,专业素养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关键在于造像者要对佛法有所领悟,只有善解佛理,造像时才能得于心而应于手、因于内而形于外。常言道:相由心生。对于佛像雕刻而言,作品的面貌亦是造像之人的心相示现。

观仵应汶先生的佛像,便知他是个通悟禅机之人,与他交谈,则可觉察到他与佛门宿缘良久。仵应汶为人和善,不慕俗利,这在时下这样一个重利益的环境里是很难得的,对他这样一位屡获国家殊荣的工艺美术大师尤为不易,我想这与他对佛法的修持不无关系。据我所知,在他40余年的从艺生涯中,不少时日是与苦楚、挫折相伴而行的,但他总能以一份平常心对待。他懂得什么叫作“逆境来时顺境因,人情疏处道情亲”,什么叫“梦中何必争人我,放下身心见乾坤”,因此,我说他是个能见“身外身”的人。而他的造像艺术,也更似一个参“梦中梦”的过程。

禅语有云,“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也许正是他深谙这一佛理,才能在其作品中自然地流露出慈悲、平和与喜悦。一如他用于雕刻的水晶材质,晶莹剔透、空灵无碍。

如果说,一颗“平常”的向佛之心是仵应汶雕刻艺术的不二法门,那么他经年累月的刻苦琢磨与钻研,则是通向这一法门的艰辛步履。他在佛造像雕刻这门学问上,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恒心与韧劲,近年完成的“水晶大威德金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样一件作品,他雕了十多年,从取料、设计到雕刻,历经困苦、不厌其烦。这便是他那颗平常心的无间示现,同时也是他四十余年来艰苦从业经历的一个缩影。

在仵应汶先生的作品中,这尊“水晶大威德金刚”给我印象很深。一是汉地的藏传佛像本就不多见,再一个就是这尊造像把大威德那种感觉表达的恰到好处,尤为殊胜。佛经中讲:“有伏恶之势,谓之大威;有护善之功,谓之大德。”其“威”,表现在以凶暴威猛之力,慑伏一切恶鬼魔障;其“德”,则表现为以智慧力化解烦恼业障,使众生从无明业惑中解脱出来,故此称其为“大威德”。我们知道清净罪障有几种极为殊胜的方法,修持空性就是其中颇为重要的一种。而在传授空性的宗派中,最重要的传承祖师就是文殊菩萨,大威德金刚便是文殊菩萨变现的忿怒本尊。

佛教本尊通常分为寂静本尊与忿怒本尊两种。寂静本尊是由法界的本基根据众生不同的因缘和障碍而显现的,忿怒本尊示现威吓之相,以示法性妙力;周围金刚火焰饰,表无余焚烧烦恼;五骷髅表佛之五智。所有的装饰、表现形式都有其深奥义理。在仵应汶先生手中,这些意义被完美地表现出来,如果你仔细端详这尊造像的实物,便会发现每一处都在幻移,这样就把金刚的特性显现出来了。此外,这件作品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虽然表现的是忿怒本尊的威吓之相,但是其面容中却夹带几分善意,这对佛法真谛的传递大有裨益,也可以看作是仵应汶先生对佛法妙悟的一种独创性表现。所以,我说这是一种佛法与艺术的结合。

佛不是神,而是智、觉圆满的一种无上境界,佛像也并非高高在上的神之代言人。我们塑造佛像,不是为了向他求取功名利禄,而是希求与他的静对中观照自己。正所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人心头。人人心中有座塔,人人都在塔下修。”仵应汶先生雕刻的佛像既能向人们昭示这样一种理念,亦能以一种具有亲和力的、无处不在的佛性助人脱离苦海、照见本心。

此尊大威德金刚的问世,对佛教界的意义很大,仵应汶先生将大威德金刚这一密宗题材引入汉地,并以水晶雕像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令地域性较强的密宗文化与汉地的禅宗文化沟通、融合,这是佛教文化合流的发展趋势在艺术上的绝佳呈现,是当代文化语境下对佛教义理及其表现形式的探索与创新,更是对无上佛法的亲历弘扬。仵应汶先生能以自性的流露,引起更多信众对佛法的证悟,以晶雕的艺术形式带来佛学与文化层面的增进,实属功德无量!

2018年6月吉日于方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