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法二三事

【贵州】刘先和


禅、禅宗、禅法,自问世以来特别受人青睐,而且与中华民族特别有缘。在时下,禅法更是因缘殊胜于世。当今习禅者多至无法计量,可算是禅法因缘最为盛世时期。禅法的利器之功,几乎亲近佛法者人人皆知。然凡利者必是最难者,这却是诸多人并不全解的一大障碍。笔者以自身多年的习禅体验,浅说二三事。若是对习禅者略有启示,算是末学献给诸位同修的一瓣心香。

禅在佛法修持中以治散乱为长,散乱是人之通病,人之所以散乱是心不定。人之本心,清净无为,本不动不摇,不增不减。佛陀曾开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中国禅宗鼻祖达摩大师曾说:“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破相论》)然而,人们的业识之心却受生命业力牵引,喜分辨,爱攀缘、执着境,故习禅者首需摄心。如何摄?禅法教导:制心一处。佛曾教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专制一处就是禅法之利,因为禅的修持具体实践是要么参疑,要么念佛,要么止观,等等,皆是首先将心的万念系于一念,凝结在一处。如此久而久之,参不见参,念不见念,止不见止,于是定力增长,一念变无念,一处至无处,自有功在。

禅是见性法,指的是见性即佛,不见性即众生,这是禅的本质。这是因为性即佛,佛即性,性外无佛,佛外无性。禅是顿法,指的是其悟的功效。悟是佛法修持的专用术语,其意已超心识之用的见、闻、觉、知,是自性之觉性。故悟无次第,当下即成。然禅修却是渐修,不可上坐即成,需发长远心。这是因为生命非断生断灭,生命中累积的业力无时无刻不在起着作用,业力的牵引不仅不会因上坐即消,反而会感觉到因上坐而生发出来。这恰似房间里本有灰尘,然光线暗淡不显眼,当有一束太阳光照耀进房,太阳光下顿觉灰尘极为明显与张扬是一个道理。

禅修宜静,因生命一切能量皆从静中而生,一切动均是消耗。静以跏跌坐为最好,一是跏跌坐三点支身,利稳;二是跏跌坐姿态收敛,利定。故古来禅修者皆以跏趺坐为多。或许有人说,禅不在坐,坐只是形式,行住坐卧皆是禅。殊不知,这皆是过来人之体验,也只有过来人才能真正体验到这一境界,此说的根本旨意是教人不要执着,切不可误了前辈本意。初入禅法者应该深知,理是如此,但对于一般习禅者来说,持此念只当是妄想。须知:坐的确是形式,然任何内容必有相应形式,且此形式有利内容,何乐不为。故对于今天的习禅者来说,先甭妄想行住坐卧皆是禅的好事,首先得练好跏跌坐,这是习禅操行的基本功。

初上跏跌坐者,大多双腿既麻又胀,难以坐上几分钟。人们对此现象普遍以为障碍是在双腿,因为反应在此。其实这只是表皮现象,根不在此。问题出在中脉上,是中脉不通。中脉,随人体尾椎、脊椎、胸椎、颈项、头颅一线至双腿相连,贯穿整个身体。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然其真实存在。中脉是生命主要脏器的支撑和连结,是肉体生命的中轴,是生命运作的中枢,是生命能量的通道,可以说是一条命脉。通道受阻,能量无法输送,脏器受损,无法随之调理,生命自然枯竭。

从生命的构成来看,中脉本应通畅,然生命因为屡世活动所至的业力制约,由此铸成种种不良习性,加之又不能顺应天时地利,故中脉全通者甚少,这也是人们大多不能达到生命本真年岁的根本原因。这是从生命运作的现象上考量。从佛法修持上审视中脉,中脉不通,四大粗重,色身障道,无法安宁。诸多修持者,特别是跏趺参禅者,平常几乎对中脉如何没有感觉,然一上坐,问题就显露出来了。不是这里麻,就是那里胀,初看好像是缘于气不顺,血不通,其实阻碍之根就是在中脉。佛教密宗在修持中,首要的一关就是开通中脉。其认为中脉不通,菩提无望。

如何打通中脉呢?无疑这是一个修持问题,法无定法。其实,打通中脉之说也只是方便而言,因为本应通的不通,全是自身业力在作祟。业障在身,脉流受阻,何以能通!若再往深处去思量:谁在受业力左右?是肉身之驱。故此时才会真正体验到佛法所言的肉身是烦恼,是色障。也是因为如此,达摩祖师曾说:“身灭道成。”如何做到身灭?这是必须亲身修持的境界。当习禅者修至一定的定力,能真正做到“四大皆空”时,才能亲身体验到身灭之境。只有到此时此际,佛理才真正从佛那里输入到修者。修者若是再向前,必有定力非凡,也必现常人不可思议之境。达摩大师说过,在坐禅中,“一切诸相不求自解,一切诸病不治自瘥。”为什么?“此皆大禅定力。”(《悟性论》)

禅修还有一大特点,即:易出现景象。这是意识进入静态下的一种反应。比如腾飞,身体膨胀,夜如白昼,身入闹市,等等,这都是修持过程中的现象,不可在意,心不可住。《金刚经》中有一著名法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国禅宗六祖就是听师讲经至此句而大悟佛法,成为一代宗师。禅法即心法,心法终端是明心见性,见性即佛,其余一切皆为路障,故修者需一路无住,这叫“无漏”。凡禅修者,必须在起步前,在通理上狠下功夫,古人说:“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错路。”这一句开示,万不可忽视。有诸多人因禅修而走火入魔,误了自己,拖累亲人,还给他人及社会带来佛法学修的诸多负面影响,留下罪业,其问题几乎都出自于修者因贪境而受牵。故喜异者,贪婪者,心地狭隘者不适宜禅修。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禅文化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青睐,各种与禅文化相关的禅诗、禅文、禅茶,等等,十分流行。这些情况,致使眼下的禅文化几乎成了一个大筐,将稍微带点哲理性的东西都往筐里装,这种现象无论在教内还是教外都十分突出。如此现象的蔓延和扩展,形成一股股热浪,一阵阵时尚之风,无疑对禅的真正内涵及外延都会产生阻力,极易迷惑人们对禅文化本质的认知。故处在当世习禅之人,务必要从盛行的“禅风禅雨”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梳理好自己的见地,拨开雾障,坚定正信,依法笃行,方是正道。

笔者坚信,只要锲而不舍,一门深入,一定能从学禅、习禅、参禅中得到法益,心生欢喜!


(作者曾在《法音》《佛教文化》《禅露》《洛阳佛教》《曹溪水》等佛教期刊上发表多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