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宇长篇小说《呼吸》研讨会上的致辞

◎释永信


尊敬的老领导陈义初副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作家: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个好日子,嵩少青翠,花木欣然,我们有缘相聚在禅宗祖庭、功夫圣地——嵩山少林寺,一起参加著名作家张宇先生的长篇小说《呼吸》作品研讨会,可谓是因缘殊胜,龙天欢喜!

在少林寺1500多年历史上,历朝历代,不仅祖师大德辈出,少林禅宗、少林医宗和少林功夫典籍也蔚为大观,以致国务院正式把少林寺藏经阁命名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档案局将少林寺宗法档案列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历代文化大家在少林寺留下的诗赋书画作品及其传世碑刻,其数量和文化价值,在全国寺庙宫观中也是首屈一指。

众所周知,佛教禅宗在中国,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也曾在文化艺术领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影响世界、流芳百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历史上一大批杰出的诗人、文学家、画家、书法家、篆刻家、雕刻家,等等,敏锐、深刻地体验到佛教禅宗所蕴含的人类文化价值,以生动活泼、独具魅力的方式呈现给全社会,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留下了全人类共享的宝贵文化遗产。

在《呼吸》一书中,张宇先生对达摩大师从坐禅修行,再到进入禅定功夫境界,乃至悟出禅宗的根本在于普度众生、利乐有情这一思想主线,进行了细致的梳理。特别是将达摩大师“禅定大海”这一神力描绘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了禅定境界的不可思议,禅宗思想的博大精深。实际上,佛教对禅定的思想和方法都作了专门的阐述和发展,特别是以“无我”破除了个体意识和宇宙精神的实在性,也不再以禅定为修习的最终目的,而是把禅定视为获取无上智慧的方法。因而,佛教里呼吁要勤修“三无漏学”,即戒、定、慧“三学”——由戒生定、由定生慧。禅宗的根本就是在追求智慧和解脱之后,能够度化更多众生,让众生也能获得法益,得到自在与解脱。

近40年来,少林寺走上复兴之路,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1982年,电影《少林寺》风靡世界,编剧、导演和观众第一次发现,有一个真实存在的嵩山少林寺。十年前,原河南省作协主席张一弓,因其四十年前的一段因缘,把少林寺创立者跋陀大师推介给社会大众;如今,后一任作协主席张宇,又以其三十年的初心,向读者讲述禅宗初祖达摩大师的传奇人生。我钦佩两届省作协主席,不为世俗羁绊的历史洞察力和勇气;同样钦佩出版两部小说的河南文艺出版社,对河南文化的使命感和担当。

我很赞赏张宇先生三十年前的敏锐见地:“达摩虽然出生在古印度,来自古印度,却是在如今的郑州,完成了他文化交流互鉴的卓越贡献。他也早就应该是我们郑州人。古时候如果也发绿卡,早就发给他了。如果评选达摩为郑州的文化历史名人,很自然地,也就展示了我们郑州人的文化胸怀,也是郑州将来成长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文化姿态。”菩提达摩和禅宗少林的人类价值,不是一个过时的、怀旧的话题,而是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课题。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说:“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发展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理论,而且使佛教从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佛教中国化之路,正是由达摩祖师从嵩山少林寺迈出了开创性的第一步,这也奠定了其在中国佛教史和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遍及日、韩、东南亚以及欧美诸国,延续1500年至今。

佛教里常讲:“是真佛,话家常。”在《呼吸》这部著作中,作家张宇先生以深入浅出的家常叙事,娓娓道来,如沐春风,这种写作方式显得轻松而自在。同时,作者有效地带动读者与达摩大师一起,在一呼一吸之间,进入禅定的自在之境,乃至融通万物、圆融无碍之境。这,也正是《呼吸》这部著作的殊胜和不俗之处!

最后,预祝长篇小说《呼吸》作品研讨会获得圆满,祝愿各位与会的嘉宾、善友们身心安住,六时吉祥,所愿顺遂!

阿弥陀佛!


2023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