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心是什么?是一切业的根本。心乱则业恶,心净则业善。每个人的修行,说到底就是心的修行,心安是福。
为尽量满足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心安是福》一书中的每一章节,特设禅话、开示、参悟“三段式”文体。
该书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编著,2013年9月由华龄出版社出版发行。《心安是福》一书中,不只有佛理,亦有众生之理,世间之理。
(十二)
感恩:四重恩德,图报无漏
佛说:“常怀感恩心,心中自安然。”因为你念念感恩,自然会得到福报。
永信禅话——
佛教对世间的恩是很看重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道:“世出世恩有其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佛界讲出世之道时提到:“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里的“三途苦”,是指地狱、畜生、饿鬼。总的意思是说,凡有心向佛者,都要知恩感恩,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常人说的“受人之恩莫忘感恩”,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先说第一重恩:父母恩。
父母恩是天下第一恩。我们知道,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总离不开父母亲的抚养、教育、陪伴与呵护,为父严中有慈,为母慈中有悲,所以我们必须要感念父母的慈悲之恩。按照佛经的讲法,当常念父母恩重,尽心竭力地孝敬父母,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歌曲《常回家看看》为什么能传唱多年?因为这首歌充满了对父母亲的感恩态度,里边有一段歌词非常好:“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只图个平平安安。”假如你在外地工作,每当听到这首歌时,你会不会总有回家看看的冲动呢?
在报父母恩上,佛陀就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在成佛后佛陀就四处讲经,在他得知父亲净饭王病重的消息后,由于未得到供养,以致他连回乡的盘缠都没有。可是,由于归心似箭,他一路行乞百余公里,为的就是能回家看望父亲。回乡后,他为净饭王开示了三皈依法,使其因此得度。净饭王逝世后,佛陀恪守孝道,亲自去抬棺椁。
佛陀的母亲摩诃摩耶并不是他的生母,但对他有养育之恩,为此他专门为摩诃摩耶说了三个月的法,并且照着佛的样子,为她刻了一个檀香木的佛像。据传,世上的第一尊佛像就是这样在人间流传开的。
佛陀为父母做的这一切,一方面出于孝心,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报父母恩的榜样。所以,我们今天学佛修行,万万不能忘却了感恩你的父母。如果你都长大了,独立了,还让父亲为你生烦恼,那么你学佛修行也就不纯正了。
第二重恩:众生恩。
佛教的众生,是指包括人类,以及大千世界凡有生命迹象的动物和生物,泛指一切生灵。
对众生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是微不足道的个体。个体与众生的关系就像大海与一滴水的关系,若没有大海,一滴水也就不存在。所以,作为个体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报众生恩。
佛陀在教导弟子时,也讲过这个道理。有一次他问弟子:“怎样才能够使一滴水永远不干?”弟子们回答不出。佛就开示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吧。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智慧、我们的能量不过是一滴水,只要我们能把它放在众生利益的大海里去,这一滴水是永远不会干的。”
看看现实生活,太多的人更愿意把众生分为亲、仇、陌三六九等,亲者可交,仇者彼此老死不相往来,陌者与我非亲非故,冷漠以对。试想,如果人人都以这么重的分别心对待众生,并有选择性地感恩,这世界如何和谐得了?
佛说:“一切男子皆我父,一切女子皆我母。”当然这是佛的境界,你会说人活在尘世,大家都这么做也不现实,但从六道生命轮回来看,倘若每个人与他人形成“互亲”关系,谁又会去记住与谁结下的仇恨呢?也许你认为自己现在面对的是仇人,说不定人家在何时何地对你还有过恩泽呢!如果你没去做应有的回向,没有报答他的恩德,还要去伤害对方,那就太说不过去了。如此看,众生作为第二重恩,是必须要报的。
第三恩:国王恩,也就是现代人说的“国家恩”。
国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意味着什么?这个我想不用多说,谁的心里都很清楚。国家通常被生活在海外的人士称为祖国,意为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国,对我们恩重如山,所以我们常常把祖国比喻为“母亲”,必须报恩。
掌管国家各种事务的政府机构积极行使权力,使我们能安居乐业,使我们的同胞不受欺凌。我们需要国土承载我们,需要国家政府机构关怀和爱护我们,我们的健康、社会的安定,都要由“国家”这个词来主导。所以我们报国家恩的同时,也要时时通过修行来祈福,祝愿我们的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第四恩:三宝恩。
所谓“三宝”,就是指佛、法、僧。三宝是佛法住世的标志,没有佛、法、僧,就没有今天我们信奉的佛教。所以,三宝恩在四重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佛宝,首先是我们说的佛陀。佛陀的恩德有多大?无量大!用佛教的话讲,叫无上大功德田和无上大恩德。他的功德,他的恩,在本书其他篇章多有表现,这里就不赘述。其次,佛也指功德圆满之万佛,所谓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以“阿弥陀佛”念称无量觉,佛宝以慈悲为本怀,利益一切众生,故慧恩无量。
法宝是指佛依自身所悟,向众生传经的各种教法,包括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佛经的所有教理,都是佛陀通过生活或修行亲证的正果,所以佛法讲究佛佛道同,法法平等,诸佛无二法。引领众生从生死轮回的此岸,到达开悟光明的彼岸,这正是法宝的恩德所在。
僧宝笼统的意思就是释迦牟尼的弟子,泛指两种僧:一是指圣僧(圣僧又分菩萨僧和声闻僧两种),二是指凡夫僧。佛陀最初成立的僧团,就分为圣僧团与凡夫僧团。我们在寺院常见的正是第二种——凡夫僧,也许你会认为凡夫僧没能像佛陀那样得到无漏的戒定及慧的解脱,但是凡夫僧发心亦殊胜,他们开示的道理,甚至更贴近现世众生的心理,因此为现代人的学佛修行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从这个意义上讲,凡夫僧之恩我们也是要报的。
总结一下上述的“四重恩”:父母恩是必报之恩,因为我们的生命乃父母所赐,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养育,所以父母之恩一定要报;众生恩涉及面较广,包括芸芸众生中所有帮过你的人,这些人哪怕仅仅是微不足道的小忙,或仅仅是为你许过愿,但凡佛所说“众缘和合所生”,都是你的福气,你没有理由对感众生恩有任何的懈怠;国王恩乃大恩,即感谢国家赋予我们以安定的生活环境与条件,所以这个恩也要报;三宝恩指的是我们心里应存的意念,也是我们修行的目标,三宝恩的报法非常方便:常念阿弥陀佛。
佛说:“常怀感恩心,心中自安然。”因为你念念感恩,自然会得到福报。
说感恩,自然会牵扯到佛教的另一个术语——回向,只是由于篇幅所限,关于回向话题,我会在适当的时候,再给诸位讲述。
高僧同题开示——
净慧长老
要报四重恩:国家恩、众生恩、父母恩、三宝恩。我们每个人都在接受这四个方面的恩赐。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四恩当中。即使我们死了,把骨头烧掉了,我们还是没有离开四恩。为什么呢?你还要占一块地方装骨灰盒!就算你把骨灰撒进了大江大河里,那也是国家的呀!所以说,我们没有一分一秒离开过国家的恩德。其他的恩德亦复如是。因此,我们要以良心来对待这四恩,要以良心来对待一切关怀过、养育过我们的人,他们都对我有恩。推而广之,一切众生都对我们有恩,我们也要以良心来对待一切众生。
为什么说一切众生都对我有恩呢?佛经上讲:“一切男子皆我父,一切女子皆我母。”一切非人类的众生,无始以来都曾经与我互为父母、兄弟、姊妹。所以对一切众生,不管是恩人还是仇人,我们都要存有报恩的心,一律要以良心来对待。我曾经讲过多次,良心说到极处、究竟处,要以宗教来做保证。否则,这个良心是空洞的。良心可以说是人生的根本,人性的内涵,没有良心,人性就不圆满。
参悟——
释圣智
我们很容易抱怨,以至于有时我们都没有察觉。抱怨与感恩背道而驰;抱怨与信赖互不相容;你抱怨你爱的人,这便表示你没有用爱心,去接受你所爱的人犯下的过失。
抱怨的语言有控告的意思。若你抱怨,你便是控告佛菩萨没有善于安排你的生活。你会觉得好人没好报,佛菩萨不灵。赞美能使佛菩萨的力量施展于我们的生活中,而抱怨却阻止佛菩萨力量的施展。但是,抱怨的人不相信佛菩萨。他怨天尤人,在小事上吹毛求疵,喋喋不休。在小事上的抱怨,使我们无法得到观音菩萨的庇佑。
观音菩萨现在已经为我们准备了一个清净庄严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地方。我们有信心都能进入这种状况。但是,若要达到这种状况,我们必须痛悔自己不信观音菩萨的罪,以及在心中及言行上的抱怨与不满。
我们祈求观音菩萨从我们身上移走这些罪恶,增强我们的信心,赐予我们欢喜。最后,我们为自己所犯的罪过而感谢菩萨,使我们在信心之路上前进,我们知道这一切都已经完成了。一旦我们答应菩萨不再抱怨时,菩萨便能加持我们力量。
邹相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的报“三宝恩”,就是要求我们理解佛教,理解僧人,善待佛法,以感恩之心善待佛、法、僧,护住我们的善心、善念,行持有度,福慧双修。我是见到佛寺就要进去礼拜的,包括一些山庙里供奉的菩萨像,我都会去礼拜他们,感恩他们的功德,感恩他们的护持。
幸福的人生其实就是报恩的过程,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你是地位显赫者还是无名小卒,不管你是权倾一方者还是流浪汉,总需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善待生活中的每一天,总需要用一颗报恩的心,去享受这娑婆世界里的无限生机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