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与少林寺的殊胜因缘

◎邹相


2000年5月21日,赵朴初老人与世长辞,让世人沉浸在无限哀婉之中,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他的逝去,既是宗教界的一大损失,也是河南佛教的一大损失,更是少林寺的一大损失。因为,赵朴初与少林寺之间,有着殊胜的因缘。

赵朴初逝世后,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曾专门写了一篇纪念文章《赵朴初与河南佛教》,刊载于少林寺内部文化交流读本《禅露》2000年夏之卷上。文中,释永信法师阐述了赵朴初与少林寺的因缘,以及他们之间的因缘。1978年,赵朴初曾来过少林寺,那时少林寺还破败不堪。1928年军阀混战,国民军石友三部纵火焚烧少林寺,寺内主要建筑及珍贵文物悉皆焚毁。之后是连年战乱,加上“文革”“破四旧”,少林寺一直处于衰败没落的境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少林寺才逐渐得以重建。笔者的好友、《晨钟》报的编辑刘锡旺先生,在《赵朴初与河南佛教的情缘》一文中,非常详细地阐述了赵朴初对河南佛教的关注与重视,特别是对少林寺、白马寺、大相国寺等古刹有着深深的情缘。

赵朴初对河南佛教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认为,河南佛教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在河南,这是佛教在中国弘传的发祥地;中国佛教的译经事业开始于河南;在中国创制戒坛传戒也始于河南洛阳;第一个受戒、第一个西行求法的僧人——朱士行在河南;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伟大僧人、伟大的译经家——玄奘法师的故里也在河南;在海内外享有广泛影响的中国禅宗的发祥地、禅宗祖庭——少林寺在河南;著名的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也在河南……面对灿烂的中原佛教文化,赵朴初不止一次地说,佛教作为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河南的一大优势。

再说赵朴初与少林寺之间的殊胜因缘。1992年4月上旬,时年85岁高龄的赵朴初,不顾年迈体弱,亲往河南几大古寺,视察佛教相关工作。1992年4月12日上午,赵朴初和夫人陈邦织女土及随行人员一起驱车莅临少林寺,受到少林寺僧众的夹道欢迎。时任少林寺住持的释永信法师,满怀热情地接待了赵朴初一行。

当看到新建的大雄宝殿、天王殿时,赵朴初显得格外高兴。他老人家激动地说:“这次来少林寺,和上次来看大不一样了。我是1978年来的,14年了,这次看大不相同了。”

释永信法师说:“您明年再来,法堂就建起来了。”

赵朴初开心地回答道:“好,好!建法堂好啊!”他接着说:“这次来了以后感到很欣慰,少林寺的许多建筑经过修建之后,非常庄严。我坐在车上,远远地就看见了。在少林寺,‘武’字看得多。少林寺是功夫圣地,当然有武,少林拳嘛,但少林寺还有文。”“现在欧美有许多人都在学习禅宗,禅宗大兴于欧美,有好多研究所。这个禅宗呢,最早就在我们这里,要让天下人都来我们这里朝山、求禅,像二祖那样。也许将来还会有立雪人、断臂人来求禅,求禅的人可能比求拳的人还要多一点……现在少林拳比禅有名。日本有个宗道臣,我刚才在寺里看了他的碑,他学少林寺拳法,他的那个组织有一百多万人,现在他的后世据说每年还要来这里。达摩祖师十年面壁的时候,一个指头没动过。在《楞严经》上有光明拳,这个‘光明拳’是人人本具的。”

谈到兴处,赵朴初侃侃而谈:“虽然禅宗不立文字,六祖不识字,但还是讲《金刚经》。初祖教人学《楞伽经》,六祖教人学《金刚经》。可见经教是重要的。拳当然可以练,经也要好好学习。练拳也好,习经也好,都是为了报恩。佛教徒要时时刻刻怀着报恩的思想,我们说要报四重恩:一是报父母的恩,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二是报众生的恩,没有过去的和现在的人民大众在精神上、体力上的劳动,我们就不能生存。我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享受的一切,都是人民大众的恩情。三是报国土恩,我们今天生长在社会主义国家,所受的恩情很重。最后一个就是报三宝恩。”可以说,赵朴初是爱国爱教的典范,既热爱着佛教事业,也深爱着祖国。他对少林文化如数家珍,对释永信法师寄予厚望,相信少林寺一定会在他的带领下得到重兴。

在少林寺立雪亭前,赵朴初慈祥地瞻仰着亭内二祖慧可大师的塑像,当场作了一首诗:“大勇立雪人,断臂得心安。天下称第一,是禅不是拳。”赵朴初的这番话,让释永信法师看清了少林寺的发展方向,也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合掌说道:“朴老您说得太好了,太谢谢您了。”为了将赵朴初的这番话落到实处,为了更好地弘扬少林禅法,释永信法师带领少林僧团进行了以禅宗文化为核心的少林文化的建设工作,除了挖掘、整理、保存传统的少林文化外,还成立了中华禅诗研究会,编辑出版《中华禅诗》年集;创办内部文化交流读本《禅露》,开设少林文化研究专题;创建少林寺网站,从禅、武、医、艺等多个角度展示少林文化;成立少林文化学术研究机构,举办少林学学术研讨会,并将研讨会的成果辑结出版;组织出版大型精品图书《少林武功医宗秘笈》《少林学论文集》《少林功夫段品制系列教程》等。在释永信法师的身体力行下,少林寺通过一系列有益的尝试与努力,使得少林文化名声大震,并走向海外,贯通中西,利益更多有情众生。

在少林寺期间,赵朴初心情愉悦,话语也轻松活泼,他还微笑着对释永信法师说:“少林寺山门有个牌额‘天下第一山’,还看到了一个牌额‘天下第一名刹’,之所以如此,靠得是它的禅。少林当然不是少(念三声)林。我们佛教有个优良传统,就是造林、护林,希望这里的师父们多造林,好好护林。林有树木松柏的林,还有人的林。学者如林,儒教叫儒林。我们是禅林,既要造树木的林,也要研习禅法,造禅林。少林这个地方不是少(念三声)林,而应该是多林。我希望下次,十年以后再来时(那时我就九十多岁了),看到这里满山、万山都是青翠的!”老人家一番诙谐幽默的话语,让在场的少林僧人法喜充满,也让释永信法师信心百倍,下决心朝着培育僧才之林的方向进发。

1999年3月,释永信法师赴京出席全国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的3月16日,他专程前往北京医院看望赵朴初,将河南省佛教界和少林寺在僧才培养及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做了详细的汇报。赵朴初听了非常满意,并勉励释永信法师再接再厉。实际上,少林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他的关心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赵朴初老人走了,在众位善信的深深祝福中去了美好的远方。在少林寺里,还飘荡着老人家的关切话语;少林寺藏经阁门楹上,还悬挂着他亲笔题写的“藏经阁”三个硬朗大字;在少林寺立雪亭前,还弥漫着他慈悲的气息……在少林寺,赵朴初并未走远,他一直在默默地注视着这片红尘净土,一直在默默地护佑着少林僧众,分享着他们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谱写一个又一个篇章。

近年来,在释永信法师的发心护持下,少林僧团人才济济:先后有数百名僧人远赴各地进修,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新加坡、日本等地都有少林僧人的身影;先后有数十名少林僧人毕业于中国佛学院、厦门佛学院、新加坡佛学院等国内外知名的佛学院。同时,少林僧众中有不少擅长诗词、歌赋、绘画、茶艺等方面的僧才,让佛教界赞叹不已。释永信法师在其著作《我心中的少林》这本书的结尾中写道:“我希望有一天,少林寺的人才济济,人才如林,似少室山林般茂密,那才是我心中的少林寺!如此,秉承着各位祖师智慧与家风的少林僧众,才能让少林寺中兴。”这,亦是赵朴初老人的心声啊!

在《河南杂咏》中,赵朴初还写有三首歌咏少林寺的诗——

十年面壁时,未曾动一指。

各有光明拳,问你如何使。

世若无惠能,宗风应早歇。

嵩山见六祖,佛法无南北。

少林宜多林,禅林松柏林。

还期十年后,来看万山青。

从这些诗作中,不难看出赵朴初对少林寺的殷殷情怀。尽管老人家未能在十年之后(2002年)再次造访少林寺,但他在天有灵,一定会为少林寺现在的发展感到欣慰,对释永信法师及少林僧团的辛勤躬耕感到宽慰。

时下,少林寺不仅以少林功夫名扬天下,更以少林禅法、少林文化吸引着世人的目光,通过各种海外文化交流活动,影响遍及海内外。创办少林慈幼院,开设少林下院,恢复少林药局,重修少林禅堂,举办“少林问禅”“中国佛医高峰论坛”“少林学学术研讨会”“海外少林文化节”,等等,在释永信法师的带领下,少林寺不仅继承了传统宗风,更以诸多创新法门,弘传着佛法、禅法,培育着僧才,坚守着道业,让世界瞩目,让人天赞叹。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既与释永信法师及少林僧团的悉心护持与精进精勤密不可分,也与昔日赵朴初对少林寺的关心与支持息息相关。

(作者系少林寺官网主编,少林寺《禅露》主编,少林文化学者。先后出版《禅心乡韵》《且听风吟》《守园往事》等多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