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庆雨
传统武术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一直沿革到今天而没有被历史所淘汰,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武术是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地发展着,它没有由于火器的进步,使直接用身体进行格斗的技击技术,在实战中的作用逐渐减小,而停止自身的发展,确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少林功夫在2006年入选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定位为文化的范畴,走进世人的视野。
一、少林拳溯源及其历史嬗变概述
少林拳源于少林寺,拳因寺而得名,故名少林拳。少林拳是少林拳术和器械的总称。少林寺位于我国河南省登封市境内,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为来中国传教的印度僧人跋陀所建造。由于寺建立在嵩山支脉少室山阴的密林丛中,故名嵩山少林寺。少林寺僧徒为了驱倦、防兽、健身、护寺,效仿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锻炼身体的各种动作,编成健身活动的“活身法”世代相传,此即为“少林拳”的雏形。后来吸收各种武艺之长,而形成的中国拳术的一个最有影响的流派,以其刚健有力、朴实无华和利于技击,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少林武术从隋唐彰显于世。嵩山少林寺僧众传习拳术、发愤武事的记载,最初见于《旧唐书·稠禅师传》。据唐代裴漼《皇唐嵩岳少林寺碑》中所记,唐初,少林寺僧曾帮助唐太宗征王世充,寺僧有功者13人,唐太宗并赐庄田40顷,扩充庙宇,建立僧兵,僧众达5000多人,少林寺从此进入兴盛时期,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养僧兵后,练武就直接与作战相关连,为少林拳术发展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为了提高实战能力,不仅练拳术、器械、而且也练马战、步战、轻功、气功等。寺僧还经常邀请各地武术名家指教,各方武术名人也慕名而至,取经送宝,这样,少林寺实际上已成为全国会武之地,使它有机会博采众家之长,汇集武艺之精华。
宋朝以后,少林武术先后汇纳了宋太祖赵匡胤的长拳、韩通的通背拳、马籍的短打等18家拳法之长,著拳谱于寺,留传后世。据说在金元时期,觉远和尚西出师,李叟和白玉峰人入寺授拳及气功。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也曾访少林寺传授棍术,互相促进。经过历代研练和总结,逐步发展成为有拳法、器械等多种内容,且体系完整、套路精湛的武术流派。新中国成立后,少林寺和少林武术又获得了新生。党和政府不但拨专款修复少林寺,而且对少林武术的发展也十分重视。特别是1982年,香港中原影业公司功夫片《少林寺》的公映,使少林武术广为传播。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拳是中华武术中一大派系,其内容丰富多彩。目前,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典型拳路就有大洪拳、小洪拳、炮拳、罗汉拳、朝阳拳、梅花拳、通背拳、长拳、关东拳、长护心意门、七星拳、象形拳、心意拳、柔拳、少林太极拳,以及各种器械、对练等。另外,还有与养生功、医学、气功等有关的内容,都是十分宝贵的民族传统文化。
二、少林拳技法的学练分析
(一)熟悉技术风格,重视基本功、基本动作的练习。
熟悉技术风格特点,练好基本功、基本动作是学好少林拳的基础。学习少林拳必须从基本功、基本动作学起。少林拳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点,其动作规格也与其他拳种大不相同。就手法而言,少林拳要求冲拳出掌,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滚入滚出螺旋劲,而长拳则要求动作舒展大方,且有“一寸长一寸强”的要求;少林拳的弓步,前弓之腿大腿高于水平,而长拳则要求前弓之腿大腿接近水平或呈水平,如此等等。强调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目的,在于有利于少林拳动作规格的动力定型和技术风格的逐步形成,否则就会出现练少林拳而不像少林拳的毛病。
(二)重视动作攻防含义的讲解。
少林拳是我国传统拳的一大流派,由于历史的原因,曾参与多朝代的军事战争,故代代所传技艺,都注重攻防实战。攻防成了少林武术动作规格的主要依据之一。如少林拳的虚步就要求紧腿护档;架拳动作就要求上架之拳臂呈弧形,位于头前上方15厘米处;推掌出拳讲究身正发力;防守动作多以束身紧凑、防中带攻等等。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少林拳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对动作要领的深入理解。
(三)发力与发声有矩可循。
少林拳的发力是全身整体用力,在演练时强调“上关天户(闭嘴叩齿)”“下闭地门(提缩肛门)”,气力结合,突出“抖劲”。如冲拳时,脚须猛蹬、腰须快转、肩须抖,周身之劲瞬间达于手。套路演练中伴随着发力的同时,也带有吐气之声和“咦”“呀”“嗨”等的发声。“力从气中出,运气贵乎缓,用气贵乎急,缓急神其术,尽在一呼吸”。呼气与吸气在少林拳的演练中是有规律的,一般来讲,凡出击进攻的动作多用呼,凡防守的动作多用吸。演练中的发声,最后结束动作发“呜--威”声,发“呜”声时,日如吹笛,拖长音,意在呼出多余之气;“威”声短促有力,精神不散地结束全套动作。一个套路中,发声一般为2至3声,绝非无矩可循。
三、少林拳在传统武术文化中的传承价值
实践证明,长期进行武术锻炼可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中枢神经系统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神经系统与器官的枢纽,人类就是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并使体内各个器官的活动按照要求统一起来。因此,无论哪一种运动方法,只要能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就能对人体具有很好的保健意义。而少林武术要求注意力集中,呼吸与运动紧密配合,协调锻炼,正好起到使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活动,处在高度兴奋集中的状态。从而,对慢性病毒的皮层兴奋加强抑制过程,使某些局部的病灶减轻或消失。同时,通过锻炼又进一步增强了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从少林拳的动作组成来分析,它即包括了全身肌肉关节的快速运动,又包括了意识呼吸和动用呼吸相配合的运动,由于练拳时全身肌肉关节和骨骼往返旋转运动,使动脉血管得到不断舒张,这无疑加强了血管舒张神经对血管壁的调节作用。因此,长期练习少林武术,对预防心脏各种疾病和动脉硬化,可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少林武术动作中的冲拳、劈拳、踢拳、纵蹦、跳跃等练习,又可增加肌肉的质量度骨骼关节的活动能力。由于运动离不开肌肉的收缩,而通过肌肉的收缩与牵引,又引起骨骼关节的屈和伸,旋内旋外,收缩与放松,这样对强健关节以及柔韧性和肌肉弹性,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概括来讲,武术文化是以技击技术为核心,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包括与武技密切相关的器物、传承形式和民俗,以及由它们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共同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少林拳历史悠远,内涵丰富,凝聚而深厚,运动与健身同在,归属和快乐共存。通过对传统武术少林拳的文化学解读,力求少林拳这一古老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老树新花、繁茂成长!
(本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