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韦雷 谢岗龙
众所周知,武术的运动形式主要有两大类,即套路与搏斗运动。依据当下传承现实,显然套路才是中国武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而搏斗运动与套路分道扬镳,其意指套路与搏斗两个群体缺少互动,最直接的表现是搏斗爱好者很少练套路,套路习练者也缺少攻防实战内容的训练,加之当下武术的传播多以套路为主要内容,因此套路成为了中国武术最主要的运动形式。
一、曲高和寡:武术套路对普及与传承的制约
武术套路,本质上是按照一定程式进行排列组合,程式化特征明显。武术套路与西方体育有明显区别,西方并末产生武术套路,而是产生了体操等项目。但不论武术套路还是西方体操,它的产生兼具一定功能,即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些需求,比如基于审美、健体等。中西体育产生不同的内容,归根结底是由文化差异造成的。即便如此,两者并非完全不能兼容,近代中国武术的转型就是在充分吸收西方体操等运动项目下进行的,民国时期出现的武术体操乃至后来居上的竞技武术,都深深刻上了西方体育烙印。
竞技武术舞蹈化、艺术化、体操化发展饱受诟病,是由于竞技武术丢失了武术的本质,即技击性,缺少攻防对抗形式。反观传统武术也是如此,在练打分离的现实下,却仍大力渲染武术的技击功能,甚至受武侠小说影响,痴迷于绝招绝技,神秘主义泛滥。事实表明,虽然我们一再强调武术自身的本质属性为技击性,但长期缺少对抗内容,反而以武术套路作为中国武术最主要的传播形式。武术的发展变动也皆随套路而变,无形中营造了套路是武术唯一形式的假象。当然并不意味着武术套路没有存在的必要,在当下社会,套路自有其价值,但我们不能忽视武术其他形式。套路的实质是表演,并不具备临场实用价值,这点古人早己说明。其中,名将何良臣可谓一语中的,“外如花刀花枪套棍滚杈之类,诚无济于实用,虽为美看,抑何益于技哉?”“美看”一词充分点明了武术套路的本质,因此其后特别强调套子武艺为军中大忌。不难理解,作为战场杀敌的武艺必然不同于一般的套式。服务于战场之技,以简单实用为第一要义,任何多余的虚花动作不仅虚耗力量,而且极有可能给对手可乘之机。生死之战,任何失误足以致命。但套路并非毫无用处,除了满足人们对审美的需求之外,兼有“活动手足,惯勤肢体”等功能,是初学入门之艺。
少林寺作为佛教圣地,自古以来提倡佛学与武术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修行方式,即禅武合一。禅武合一的目的是通过禅修和武术修行的结合,达到以武修禅、身心合一,提升修行者的觉知、专注力和内在的平静。它强调通过身体的修炼和内心的觉醒,实现自我完善和内在境界的提升。禅武合一的修行方式,在少林寺中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和传承,成为佛学与武术相结合的独特体现。然而,由于整个武术领域普遍以武术套路为主要运动形式,并且受到竞技武术的影响,必然对少林功夫的传播产生影响。
二、当代少林功夫的传播:练打结合
少林功夫的传播需要注重练打结合。实际上,古人早己实行了这一原则,即“先自舞,后比试”。晚清、民国时期,受西学东渐影响,中华武士会、精武体育会、中央国术馆等组织,致力于本土体育的推广,其中尤以中央国术馆最为突出。国术馆将本土体育整合,构建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主的国术体系,国术系统包括传统射箭、拳术、摔跤、长短兵等项目。对于当时的国术人来说,一方面希望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传统武艺,同时又能吸收西方体育先进思想,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士体育发展的道路。国术系统既有套路演练,亦有实战对抗,提倡练打结合。但之后由于多方原因实战项目限于停滞,仅保留了武术套路一项,虽有武术散打项目,然而两者各自发展,缺少联系。近年来,长短兵得以恢复,发展势头迅猛。武术正在回归“练打结合”,回归 “先自舞,后比试”的传统。此外,中国式摔跤也有起色,许多对抗项目正慢慢恢复。可以看出,武术回归传统趋向渐趋明朗,但同时需要提高警惕。一是需注意长短兵发展不能操之过急,其中尤其是长兵。短兵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准备,相对有良好的开展条件和氛围。但即便如此还是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保护器具、技术、竞赛规则等仍需要完善,并未完全统一。长兵则更加明显,除技术、竞赛规则方面,理论研究严重不足;二是长短兵要与武术套路结合,否则两者容易背离,各自发展;三是武术回归传统重点不能仅是技术的回归,理应包括武术文化的回归。若没有足够文化底蕴支撑,项目容易走向浅薄化、庸俗化,应引起重视。
“练打结合”是指在武术训练中,将实战和套路演练融合,旨在将武术技术应用于实际战斗中,并同时保留套路练习的传统方法。在练打结合的训练中,学习者会在套路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实战模拟或对抗练习。这样的训练使得学习者能够在真实的战斗环境中,磨练技巧和应对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套路背后的招式和原理。练打结合在武术传播和传承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种训练方式,少林功夫等武术流派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让学习者在实践中体验和掌握武术的精髓,而不仅仅是机械地重复套路动作。这有助于将武术传统与实用结合起来,让武术在当代得到更为广泛地传播和发展。
近年来,少林功夫的内容不断丰富,涌现出了新的训练形式和元素,以丰富禅武修炼的内容,其中,增加长兵训练和中国传统射箭较为引人注目。长兵不仅突出了少林功夫“棍”的地位,也提升了武术学习者的武技水平,拓展了武术的技术范畴。长兵训练的引入,丰富了少林功夫的技术体系,使其更具多样性和实用性。同时,引入中国传统射箭也为少林功夫增添了新的元素。传统射箭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传统的技艺,与武术具有内在的联系。它不仅要求身体的稳定和协调,还需要集中注意力、精准目标和控制呼吸等技巧。通过学习中国传统射箭,武术学习者可以培养专注力、心灵平静和精神意志力,进一步提升整体的修炼境界,达到以弓入禅、参悟佛理。
通过近年来少林寺对长兵和中国传统射箭的实践,可以看出,少林功夫正在努力恢复练打结合的传统,逐渐摆脱套路的单一模式。这种转变表明少林寺对于武术传统的重视,并且意识到练打结合对于武术的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这种转变,少林功夫向世人展示了其传统价值和现代实用性的结合,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少林功夫的学习和传承中,并保持其在武术界的影响力和地位。练打结合的传统将使少林功夫更加综合和全面,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延续和传承着悠久的少林武术文化。因此,继续加强练打结合形式的探素、积极举办比赛,并与传统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相结合,将有助于保护和弘扬少林功夫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吸引更多人的参与和关注,我们可以确保少林功夫在当代社会中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为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做出积极贡献。
少林功夫的传播不仅需要恢复练打结合,同时也要积极构建少林功夫话语体系,话语体系是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话语即权利。在少林功夫的传播过程中,建立一个清晰而准确的话语体系,对于有效传达和理解少林功夫的核心价值和理念至关重要。在当前少林功夫的传播中,加强话语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因为不论是口头传播还是理论研究,人们广泛使用少林武术和少林功夫这两个术语。关于少林武术和少林功夫的区别,以及武术是否等同于功夫,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同的观点。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对这些概念进行明确和统一的定义,术语规范化以确保传播和交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少林功夫话语体系的构建,可以帮助塑造少林功夫的形象和品牌,这对于少林功夫的传播大有裨益。
总而言之,积极构建少林功夫的话语体系,不仅有助于传播和推广,更重要的是为其树立标准,维护其独特性和传统价值。通过标淮化和规范化的话语体系,可以提升少林功夫在社会中的认可度和价值,推动其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