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是福(十六)

编者按

心是什么?是一切业的根本。心乱则业恶,心净则业善。每个人的修行,说到底就是心的修行,心安是福。

为尽量满足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心安是福》一书中的每一章节,特设禅话、开示、参悟“三段式”文体。

该书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编著,2013年9月由华龄出版社出版发行。《心安是福》一书中,不只有佛理,亦有众生之理,世间之理。

 

(十六)

自性:一切万法,不离其中


只有通过潜心修禅,多做功德,才能从本心上去除贪欲所带来的各种挂碍与烦恼,才能在明心见性中实现智慧与能力对本心的回归。

 

永信禅话——

 

自性,这个词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修得正觉时的“神奇发现”。佛陀当时连连惊呼:“太神奇了,太神奇了,一切众生,个个都具有如来的智慧德相,只是因为妄想执着,未能证得。若是打掉妄想,则得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显现。”

佛陀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生活在尘世间的众生和佛本无二致,每一个人都具有和佛同样的智慧、同样的能力。问题是,佛陀自己正是因为离开了妄想执着,所以他的智慧与能力,在自性中得到了全部显现。

那么,什么是自性呢?

我姑且先按拆字法试解一下:“自”者,自身、自发、自然、自觉、自动,不受外境干扰;“性”者,性质、本质,直白地说,就是人的本性。但佛教定义上的自性又不能硬生生地套用作人的本性,因为本性既有善,也会有恶,本性虽然难改,但不是不可改。佛教的自性是指着眼于本体随宇宙及自然流变的性质,探讨心的本源(故称“本心”),以及心向(见性)之果。所以,自性是指有情的本心,或者说是有情的根本佛性。佛陀认为,自性随着生命的“呱呱”坠地而与生俱来,直至死时而泯,而且万物皆具。

这个应该不难理解。我们可以通过观照众生来印证佛陀的意思。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两个肩膀扛一颗脑袋,都用一颗心脏维系生命,都用四肢劳动,虽然不一定是同祖同宗,但上苍赋予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部件是同等的,所以任何一个人所做的一切事情,其他人也都能实现。之所以有的人实现了,有的人没有实现,是因为实现的人悟了,而未实现的人尚在迷雾中。所以佛陀才会说众生平等,每个人都是佛,也就是每个人都有可以通神明的自性。

所以,自性与本性的概念不可混同。如果混同了,我们就会掉进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个迄今还未能探讨出子丑寅卯的无限争论的陷阱中。

然而,自性是一回事,自己的显现又是一回事。

自性的显现,其奥妙就在于以心彻见,领会生命的本源,悟得上善若水之妙理,使迷梦顿得觉醒,从而得空性,了生脱死,证入涅槃。这也正是佛教所说的“明心见性”。

佛陀住世说法四十九年,度化众生。当佛陀逐渐年迈时,他身边的人都开始不安起来,因为他们不知道佛陀圆寂后,谁才有资格继承佛陀的尊位,来领导僧团呢?

佛陀圆寂后,默婆罗门第一个问阿难尊者:“世尊圆寂了,你说现在谁能代替他呢?”

阿难说:“佛陀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大觉者,是我们佛教的教主。我们只是遵照佛陀清净本心的教法自我修持,并将佛陀的精神传播给众生,所以没有人能取代佛陀超然的智慧。”

接着,雨行大臣也忧心忡忡地问:“僧团将由谁来领导,是全城百姓关心的事,若没人领导,真令人担心。”

阿难回答说:“请你们放心,僧众奉行佛陀的教化,树立人生的目标;每个人都能以法为师,力行佛陀的教育,佛法就是我们所遵循的准则。佛陀一贯教导弟子要皈依‘清净自性’,现在我们都能做到‘自性中有佛,自性中有法’,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已经依照佛法明心见性,坚守僧人的本分,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阿难的这番话,博得了雨行大臣和默婆罗门的一致赞许:“大家都能显现自性,那我们就放心了。”

那么,怎样才能显现自性呢?当然是净心修行!

既然佛陀明确指出佛性每个人都有,那也就是说自性也是每个人都有。你的自性没有显现,那是因为你活在尘世间,自性被贪欲挡在外面了,只有通过潜心修禅,多做功德,才能从本心上去除贪欲所带来的各种挂碍与烦恼,才能在明心见性中实现智慧与能力对本心的回归。

初修禅的很多人,不知道六祖三大弟子之一的怀让禅师。怀让没什么名气,但他对禅宗精神的传承是做了很大贡献的。而慧能发现他,也完全得益于他的自性显现。

怀让跟随嵩岳的慧安和尚参学时,有一次,慧安允他依“自己意”去曹溪见六祖慧能。慧能问:“你带来什么东西?”怀让答:“说是东西便已错了。”慧能又问:“你的那东西还能修证吗?”怀让答:“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怀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无所欲、无所求,只是每天都在如实地修行,并在清净中一尘不染。慧能听后,觉得怀让以后必能成大器,便收他为徒。十五年后,慧能又派他回南岳般若寺弘法。

佛陀与禅宗公案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的修禅之路,给我们带来启发,也为我们增添回归本心的自性的自信,我们因此淡看荣辱与得失,不再追逐物境的“伪圆成”,智慧与能力通过矫正邪见得以显现,在明心见性中走出无明,解脱无畏的三途苦。这是我们每个学佛修禅者应有的心理期许。

然而,现在有些凡夫只读了一些禅书,就把“打掉妄想,清净自然”当作口头禅,以为这就是智慧和自性了,就不必做功德了,其实这只是自欺欺人,为什么呢?只说打掉妄想只会加剧行为的妄想,说清净自然只会让贪执愈发严重,更使本心所具的智慧与能力出现偏离,直至造业受报!

言说至此,即以六祖慧能开悟后的一段话来结束本题禅话: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关于这段话的深义,请参阅下文——宣化上人的慈悲开示。

 

高僧同题开示——

宣化上人

 

禅宗五祖大师给六祖慧能讲《金刚经》,讲到你不要着住到情上,也不要着住到爱上,也不要着住到空上,也不要着住到有上,你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时,六祖大师豁然开悟。这个大悟,是彻始彻终,明白这个深般若的智慧。因为他明白深般若的智慧,所以才“一切万法不离自性”,才知道心生万法,也万法唯心。一切万法,原来都是自性所现。他就对五祖大师说——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他说,唉!我真没想到,这个自性,本来是不垢不净的,本来就是清净的。说不垢不净,怎么又说清净呢?说清净,是对着不清净而言,才有这个清净嘛!这个清净,就是本体的样子,因为没有其他的名称可以代表,所以就用清净来代表了。这个清净,并不是有染污,然后才清净;这个清净,是本来就清净的。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他说,我真想不到啊,自己本性,原来是不生不灭的。因为众生有所执着,才有生有灭;若无所执着,生灭又从什么地方生出来?又灭到什么地方去呢?这生灭也就没有了。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他说,我真想不到,这个自性原来就是具足,无欠无余的;也不多一点,也不少一点。在佛的份上,没有添了一点点;在众生的份上,也没有少了一点点。可是众生就自己不认识。为什么不认识呢?就是背觉合尘了,所以自己本有的家珍,自己就不认识了,就舍本逐末,舍根本而追求末梢,追求一切物质的享受,追求一切虚妄的快乐,追求一切假名假利。啊!这是太笨了!这是太愚痴了!唉!现在才知道自性本就具足一切的。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一切的众生,颠颠倒倒,没有定力,可是这个自性呢?这说我们人人的自性,这不只说六祖大师的自性,是这样子,所有众生的自性,都是不动不摇的,都是一样的,都是平等。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啊!真是想不到,万法原来都是自性生出来的,这个自性包罗万有,以前我真想不到,所以现在竟然证得这种的妙理!这真是妙不可言。

五祖大师听见六祖这样一讲,就知道六祖已经开悟,已经认识本来面目,已经知道自己的鼻孔是向下,还是向上;已经知道手向下指,是正、是倒;手向上指,是正、是倒;手向下指是倒,向上指是正;还是向上指是倒,向下指是正。没有人知道这个道理。其实根本就没有一个正,也没有一个倒。六祖大师对这些问题,都清清楚楚。所以,五祖大师知道他明白:悟自本性。

 

 

参悟——

忏云法师

 

印光大师说:摄心专注而念,还要再听,全副的精神来听,全副的精神来念,全副的精神再摄耳听,这一念弥陀,就是我们的自性。这个自性的范围,在空间是无量光明,在时间是无量寿命。无量光明,没有丝毫的妄想杂念;无量寿命,一直念念念去,念到不念而念、念而不念,这才是无量的寿命。这一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和阿弥陀佛无量光明、无量寿命,理体相应,这是一个。

我们不必再去观想、观像,或是实相;种种念法、三止三观念法,就是老老实实念,执持名号。三千大千国土,我双手捧着这个重宝,是我的真如自性,依着能成佛,这是重宝,我们就这么一直念、一直听,一直念去,达到一心不乱。这一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就是自性,我们念念念去、念念再听,就是反闻闻自性,不用别个。

 

 

释延王(惠能语录译参)

 

世人自性本来清净,万事万物都由自性而生。

如果老想到一些恶事,就会作恶;如果老想到一些善事,就会行善。一切事物都在于自性。

自性永远清净,就像日月永远光明。只因为乌云覆盖,上面晴朗,下面阴暗,不能清楚地看见日月星辰。当智慧之风吹开云雾,日月星辰,森罗万象,自然出现。

自性清净,犹如青天,一尘不染。智慧光明,犹如日月,遍照万物。

执着于外界事物,妄念如浮云覆盖,自性不能明净。所以,得到善知识开示,断除迷妄之念,就会内外通明透彻,万法了然于心。

万法皆在自性中,所以叫“清净法身”。

 

 

达照法师

 

凡夫与佛,本体不二,只是不明因果,未达果觉之位,才叫凡夫。然此自性与佛毫无区别。只要一觉,就是彼岸。为何不觉呢?就是我们起心动念都在妄想执着。《地藏经》云:“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所以,我们不起妄想、不起心动念的当下,不生执着而又清清楚楚的,这就是没有业、没有罪的当下。常常作这种自我觉醒,今日有这样的因,将来必定会得这样的果。久久纯熟,功夫才能上路。照见五蕴皆空,心净无染,自然法喜充满。